高中历史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1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1 岳麓版选修1

ID:29954955

大小:5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5

高中历史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1 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1 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1 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1 岳麓版选修1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1 岳麓版选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1 岳麓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1教学目标(本课时包括本单元第1课和第2课的内容)1、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状况,理解农奴制的存在是导致俄国全面落后的根源,认识俄国改革农奴制的必要性。(2)通过对改革的酝酿过程的了解,认识亚历山大二世推进改革的特点。(3)识记解放农奴法令,理解废奴法令的作用。(4)对“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及其实施予以全面评价。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俄、法在19世纪的两次较量,创设情境,分析探究19世纪中叶的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困难来认识及农奴制对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

2、,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及其作用。(3)通过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全面评价“二一九法令”,认识改革的进步与局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落后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2)改革是清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学情分析高二文科班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分析改革的一般方法基本掌握。因此,对于高二的学生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的提高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3重点难点重点:对1

3、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的认识及其评价。难点:(1)农奴制对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2)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俄国农奴制改革导入: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德、意、俄、美、日等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发展:------原始积累、劳动力、市场、技术“我们这与文明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以辽阔的疆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显然无济于事。当我们谈论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

4、进,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背景1、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内因)①生产力低下②严重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A、在农奴制下,俄国工业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B、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19C中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俄国还是处于手工工场阶段生产力————生产关系1801—1810:83、1811—1820:124、1821—1830:156、1831—1840:143、1851—1860:591③阶级矛盾激化:A、农民骚动增多,声势日益扩大B、要求变革的呼声俄国的农奴制什么叫农奴制? 

5、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确立:17C中(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建立)发展:18C进一步加强俄国农奴制的发展彼得一世改革:彼得大帝,被称为“俄国之父”,他亲手将俄国推入了现代世界。他深知“拖延就是死亡”,所以挑战数百年的无知与孤立,推动巨大的变革,将数百万人脱离黑暗时代,使俄国逐步成为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同时,彼得大帝的改革与扩张充满了血腥和杀戮,他将很多人推上了断头台,甚至亲

6、手执行他们的死刑。他严刑拷打逆乱的儿子,并且毫不留情地宣判了他的死刑。农奴制的存在对俄国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农奴制的危机------农奴生活贫困--------严重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社会矛盾激化二。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1。俄国工业发展的背景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使用机器的工厂开始代替手工工场2。概况:A。俄国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④要求改革的呼声a、“十二月党人起义”时间:1825目的: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历史意义:它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发动,它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

7、产生了重大影响。b、19C中期,出现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知识分子”群体(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文学作品:P98思想: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赫尔岑(1812——1870年):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出生于俄罗斯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里,青年时代深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从此投身于推翻农奴制度的革命宣传活动。他是由贵族革命家到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过渡性人物,是俄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革命宣传鼓动家。1847年他被迫流亡西欧,1852年移居伦敦。次年他在伦敦创办“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开始出版一种革命的杂志《北极星》,表示他

8、决心继承十二月党人的事业。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年):尼古拉·加夫里洛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