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吴川市委文件

中共吴川市委文件

ID:30030976

大小:128.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26

中共吴川市委文件_第1页
中共吴川市委文件_第2页
中共吴川市委文件_第3页
中共吴川市委文件_第4页
中共吴川市委文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共吴川市委文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共吴川市委文件吴发〔2017〕4号中共吴川市委吴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建设质量强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各镇(街道)党(工)委和人民政府(办事处),市直和驻吴副局以上单位:现将《进一步加快建设质量强市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吴川市委吴川市人民政府2017年4月17日-23-进一步加快建设质量强市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决定》(粤发〔2016〕9号)和《中共湛江市委、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湛发〔2017〕2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创新驱动

2、发展,现就建设质量强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动质量创新,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构建现代监管体系。以建设质量强市为统领,全面提升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水平,加快推进吴川制造向吴川创造转变、吴川速度向吴川质量转变、吴川产品向吴川品牌转变,推动我市成为湛江质量发展的排头兵、质量创新的先行地。2.主要目标。“十三五”时期质量强市的主

3、要目标是:质量技术发展和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吴川制造总体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培育一批细分行业领军企业,进入国内行业百强企业3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200家以上,获得广东省、湛江市政府质量奖企业达到3家,-23-有效期内省名牌产品达到12个以上,驰名和著名商标10个以上。质量基础不断夯实,标准话语权明显增强,落户吴川的国家或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TC/SC/WG)1-2个;建成国家或省级产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个;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达到12项以上;认证认可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市企业通过各类认证超过100家;检验检测服务能力明显提

4、升,建成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2家。主要工业品和食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6%以上;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超过85,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过92%。二、实施质量提升工程3.提升产品质量。-23-加快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企业扩产增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绿色发展;实施塑料鞋、羽绒、月饼、装备制造、

5、家电、农海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路线和行动计划,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完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发挥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成果交易转化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支撑作用,提升战略新兴产业和新业态质量。【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局、市经科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海洋渔业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畜牧局负责,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4.提升工程质量。建立工程信息监管平台,持续开展工程质量治理行动,鼓励建筑企业争创优良样板工程。设置工程样板展示区,展示各种工艺工序的标准做法,组织建设施工

6、单位参观学习。推动施工工法开发应用,提高工程科技含量,推广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与工程质量保险等现代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建筑部品管理体系,提升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水平。【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负责】5.提升现代服务业质量。贯彻实施服务质量标准,发挥服务标准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重点发展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旅游等生产性服务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车联网等新业态发展,发展网络经济和分享经济。完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在重点民生领域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市发改局、市经科局、市旅游

7、局、市金融办、市邮政局负责】6.提升环境质量。深入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化大气污染、水环境、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保护饮用水源。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其管网建设,推进以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整治为主的农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减排工程,推动环保模范城市建设。-23-推进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划定并落实生态控制线、林业生态红线。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实施环境监测社会化、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试点。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