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毕业论

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毕业论

ID:30108127

大小:9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27

上传者:U-25925
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毕业论_第1页
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毕业论_第2页
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毕业论_第3页
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毕业论_第4页
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毕业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毕业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目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一.寻根文学接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原因1(一)心理契机1(二)现实契机1(三)文化契机2(四)马尔克斯的影响2二.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3(一)共通点31.神秘化色彩32.写作精神33.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34.叙述时间45.叙述方式4(二)变通点51.文学独创性52.叙述语言53.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54.对待宗教的态度6三.寻根文学的成就与局限6结语8谢辞9参考文献10 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产生发展起来的寻根文学是新时期文学发展的一次重要探索,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下现实主义的一次嬗变,本文主要从寻根文学接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原因、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寻根文学的成就和局限三个方面来阐释。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寻根文学;原因;影响;成就;局限I MagicrealismoftheimpactofRootsLiteratureAbstractThe1980shavedevelopedneweraofseekingtherootofliteratureisanimportantliterarydevelopmentofexploration.LatinAmericanmagicalrealismisundertheinfluenceofrealismandtheEvolutionofthetime,thispaperfromtheRootsliterarymagicrealismtoacceptthereasons,MagicrealismoftheimpactofRootsliterature,Rootsliteraryachievementsofthelimitationsofthethreeaspectstoexplain.Keywords:magicalrealism;Rootofliterature;reasons;impact;achievements;limitationsI 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1982年,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从而引发拉美文学旋风般席卷中国大地,震撼和激励了处于文化身份、文化变革双重焦虑之中的中国作家。虽然说中国的社会现实与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千差万别,但同样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相近的生活土壤却使得雄心勃勃的中国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了天然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最终导致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并在八十年代中期催生出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寻根文学。一.寻根文学接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原因八十年代中期一批以“知青”为主体的青年作家掀起这股文化寻根的文学创作潮流,其直接动因是前一阶段以反映改革为主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由于在艺术上面临着诸多难以处理的现实问题和改革本身的发展艰难曲折、复杂多变,迫使作家由现实问题转向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希望在一个更深层次上寻找现实问题的答案,吸取现实变革的精神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寻根作家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寻根文学之所以接受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心理契机魔幻现实主义吸收了西方现代思潮的营养,立足于本土文化传统和现实境遇,之后发展成为世界先进文学,这对于中国作家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中国作家一直有着“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情结,拉美作家的成功使他们更加坚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文学理念。为了寻找与世界对话的途径,中国作家开始了自己的“寻根”之旅。阿城认为“中国文学尚没有建立在一个广泛深厚的文化开掘之中,没有一个强大的、独特的文化限制,大约是不好达到文学先进水平这种自由的,同时也是与世界文学对不起话的。”[1]在这个背景之下,一批为自己创作方向难以选定而徘徊的“知青”作家发现自己过去创作中不自觉流露出来的文化因素,正契合当前的文化转机,于是由不自觉到自觉,明确打出了“文化寻根”的旗帜。于是,中国当代作家开始自觉的追求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的、乡土的、民间的、未被现代文明所浸染的文化,把自己所熟悉的某个地域的生活作为作品所描写的主要对象,并以此来作为探寻民族文化源流和精髓的切入点。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因此有了心理契机。(二)现实契机9 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在八十年代中期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种思潮,中国作家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西方的东西再好,毕竟是人家的。中国文学的位置在哪里?应当如何发展?这成为当时的作家共同寻找的问题。他们将学习到的各种写作技巧及受到的启示都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八十年代知名的作家作品之中,基本都带有模仿与学习的痕迹。如王蒙在八十年代初创作的一系列带有实验性质的中短篇作品,受到“意识流”小说的深刻影响;余华的写作从卡夫卡、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受到启发;等等。但是这并不能让人满意。如何将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的优秀成果相结合,创作出既中国又现代的文学作品,成为当时作家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外国文学的影响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曾使中国作家感到深深的焦虑。于是,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便有了现实契机。(三)文化契机随着文学“反思”由政治向民族文化心理层面的深化,人们开始注意到中国文化的“断裂”现象。阿城说:“‘五四’以来较全面的对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加上中国社会一直动荡不安,使民族文化的断裂延续至今。‘文化大革命’更其彻底,把民族文化判给阶级文化,横扫一遍,我们甚至连点遮羞布也没有了。”[2]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中外一切文化遗产被统统说成是“封资修”的“黑货”,并彻底被铲除。于是,当时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必然陷入对文化的无知,导致整个社会文化水平跌落到了最低点,不少年轻人甚至处于一种愚昧状态。因此,在灾难过去之后人们慢慢开始了对社会在更深层次上的思考,人们意识到中国的发展应尽快使被割断的文化脉络得以连接,使自己贫乏、愚昧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寻根作家们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某种程度上断绝了中国文学与母体的民族、文化之间的血缘关系,现在必须接上这个“根”。这种渴望,这种自觉,使我们的社会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的关注文化问题。这便是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流行的文化契机。(四)马尔克斯的影响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闻名于世的。中国作家从马尔克斯的成功似乎看到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希望。此后,马尔克斯的创作及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马尔克斯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受二十世纪后期以来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欧美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爆炸性”影响;2.中国文学与马尔克斯的文学有着极为相似的历史文化因素,体现在中国、拉美这两块地域辽阔且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大陆共同拥有神奇、丰富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9 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首先,拉丁美洲神奇的自然景观、神秘的神话传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为马尔克斯的创作提供了丰富资源。在中国,西藏这块神秘的雪域高原不仅留有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而且还蕴藏着丰厚的、鲜为人知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藏族作家们不需要费心去虚构一个神话、一个魔幻世界,因为他们本身就生活在被神化包围了的魔幻世界中,他们的现实就是神话。因此当这些作家一接触到马尔克斯,就天然的产生了共鸣,进而找到了表现这种自然和文化的手段。其次,在中国传统的一些小说如《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作品本身就包含有一种神秘因素,这种传统使得中国作家在一接触到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时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最后,同处在“第三世界”的中国作家与马尔克斯的创作心态也是极其相似的,都怀着复兴自己民族文化的使命感。马尔克斯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使中国作家确信,他们可以借鉴西方文学技巧、发掘传统文化遗产而获得辉煌,终会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的,所以他们热情地接待了马尔克斯的到来,并予以崇高的敬意。由此可见,马尔克斯在现代中国传播与接受是中国主动接受的结果。二.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爆炸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冲击力非常巨大,他冲破国家、民族多重阻隔,对我国新时期文学,特别是对寻根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思想内容到艺术特色影响是全面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对本土文化的发掘和对原始玛雅文化的探寻获得了巨大成功,强烈刺激我国作家以现代意识审视民族现实,发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二者不仅有相通之处,同时寻根文学也依据本国特有的民族特点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进行变通。(一)共通点1.神秘化色彩寻根文学与魔幻现实主义共通的地方只在表层,使作品显示一种“神秘化”的创作倾向。神秘的地域色彩、引人入胜的传说与神话、匪夷所思的“梦幻与现实”,都是二者之间相通的地方,《百年孤独》中生死轮回现象,陈忠实《白鹿原》中白鹿传说,都是以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为背景,写人文景观,写民间风俗,写鬼神观念,把两个大陆的神秘、古朴、传统等民族特色在作家的笔下构建出来。2.写作精神二者的写作精神与灵魂相同,都立足于民族土壤,挖掘分析国民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都是为了寻找民族文化之“根”,寻找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或民间文化以及传统的精神信仰和文化价值观念。3.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9 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他们对保守僵化的传统观念都予以无情的鞭策,但对充满人情味的古朴遗风却又十分留恋。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和寻根文学作家创作时的心境都是非常复杂非常矛盾的。4.叙述时间除了地域品格、民族性表现上的相同外,寻根作家还仿效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方法,在小说的开头或正文中,也采取那种时间循环和任意转换的叙述时间方式。叙述者的话语时间抹掉了客观的故事时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百年孤独》开篇“很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蒂亚上校将会回忆起,他父亲领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特远的下午。”[3]第一句话时间上从遥远的未来回到现在又推到久远的过去,叙述的自然线性时序被打破,话语时间自由转化和伸缩。他的小说给人“一个循环往复的时间概念,这一时间使所有发生的事件因而复始,时间和命运交织在一起,人们在时间的年轮中无法摆脱轮回的命运。”[4]马原仿效这种写法,他的《冈底斯的诱惑》中写到:“这里原来就有一个关于顿珠、顿月兄弟的故事,人们把这个故事排成藏戏。顿珠、顿月,这实在是两个很美的名字。不过那故事是很久远了,久远到连年龄最大的老人都说这故事是听曾祖父讲来的。”[5]故事从现在追溯到久远的过去,然后用倒叙方式讲述顿珠、顿月的故事,而顿珠、顿月的故事,在整个文本中又属于插叙。叙述者马原借助“马尔克斯式”的语式“促使故事转换、中断、随意结合和突然短路。”[6]这种方式既表明故事发生的现实性,又确定了小说的叙事框架与结构,将倒叙、顺序和插叙结合在一起,明显表现为叙述者的主观心理时间。5.叙述方式魔幻现实主义的叙述方式变化多样,寻根文学在借鉴魔幻现实主义艺术技巧的基础上发展了“元小说”①这种叙述方式。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或用第三人称“他(或他们)”的视点来叙述,或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来叙述,小说的思想倾向和作者意图是隐晦地流露出来的,它的有限叙述方式的类型变化多样,使小说形式丰富多彩。寻根文学采用“人物——叙述者——我”的叙述方式,“在讲故事的同时故意揭穿其虚构性的本质,也就是叙述人故意暴露叙事行为的虚构性,自己揭自己的老底,从而达到对似真性效果的解构。”[7]例如马原在《虚构》开头就这样写:“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我写小说。我喜欢天马行空,我的故事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耸人听闻。我用汉语讲故事;汉字据说是所有语言中最难接近语言本身的文字,我为我能用汉字写作而得意。全世界的好作家都做不到这一点,只有我是个例外。”9 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8]叙述者这种坦诚的态度是为了消解小说的似真性,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二)变通点1.文学独创性要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就必须要创新,这是作家和文学流派不断成熟和形成自己特色的动力所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创新是以具体的内容为支撑的。重视全方位、具体的文学创新。主要体现在:一.从借鉴与继承中创新;二.小说立意与思想主题要有深度和新意;三.形式上的突破;四.语言上的创新,要有个性化的语言和自己的风格。寻根文学本身就受到魔幻现实主义重视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启示,把创新性当作一种文化策略,来实现民族文学特色的创新与民族文化身份的确认。寻根文学的创新性侧重在技巧、文学观念和思维方式。表现在:一.广泛的阅读。寻根作家们坚持要继承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民族民间文化,并认为这种非规范的文化应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资源。“文化的生命取决于创造,而不取决于守成。”[9]二.创新本质在于出新;三.观念和思维的创新。2.叙述语言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的语言艺术比较,始终处在一个不平衡的状态。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大多采用西班牙或葡萄牙语写作,如果将西班牙或葡萄牙语拿来与汉语比较,这本身就存在着两种语系之间相隔的问题,根本无法平等对话。而全部用汉语译文与寻根文学所运用的汉语比较,也存在着翻译过来的文字与原文具有不相等的属性,何况译文的质量与水平也有高下之分。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一般讲究使用平稳、朴实、冷静的语言,但也非常注重运用带有各种感知觉的语言来制造一种动感的效果。寻根文学作家的叙述语言一方面借鉴了魔幻现实主义运用各种感知觉来描绘人和事的写法,另一方面又大量采用反复的、堆砌各种辞藻的、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虽然有模仿痕迹在,但因汉语使用的得心应手,也弥补了一些瑕疵,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艺术享受。3.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在二十世纪的小说创作中,隐喻象征不仅使小说的内容更加广阔、更加深刻、更加富有美学意味,而且还使小说具有含蓄性、凝炼性、哲理性。9 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笔下象征物的内涵具有多样性,多从神奇的现实方面进行象征的布局,其象征世界具有抽象性,象征意义多体现为哲学观念和哲学意蕴,是某种哲学思想的图解和诠释,意义模糊,充满含混性。例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作者反复使用的“黄色”意象,就象征着背运、倒霉和衰败。寻根作家大多从二元价值的对立中体现象征意义,把象征境界引申到人生意义上,对人类的生存命运进行思考,其喻义较容易领悟,所描写的象征物意义也大多确定,一般不具备含混性。例如韩少功《爸爸爸》中鸡头寨村民对愚钝不化的丙崽的态度反衬出一种古老民族的可怕心态的悲剧。寻根文学虽然从魔幻现实主义那里获得创作启发,但却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重新构建民族文学,确立自己的艺术价值。4.对待宗教的态度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对待宗教的态度是完全两样的。魔幻现实主义对宗教采取揭露和批判的态度,除了对政教合一的天主教罪行给予抨击、揭露之外,还“对残杀生灵的本土邪教予以谴责。”[10]寻根文学作家对待宗教的态度有时明朗,有时暧昧,其价值取向时而肯定,时而批判。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非常浓厚,汉民族自己也有巫术、图腾崇拜的原始宗教,后来,佛教传入并与中国本土道教结合,成为中国的禅宗。解放后至新时期以前,主流意识一直视宗教为封建迷信,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寻根作家描写宗教就极小心谨慎,他们提出强化民族文化意识,把宗教又开始抬升起来。三.寻根文学的成就与局限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将会把蕴藏其中的艺术创作力激活,从而使我们的文学创作显示出独特的民族气韵和风度。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寻根”,是对西方现代文明东渐的一种冷静思考,也是古老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自我心理调整。寻根文学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寻根文学突出的艺术原则是挖掘民族文化资源,重铸民族文化优势,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寻根文学使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文学向多元化发展;二.寻根文学的出现使得文学视野不再是单一的政治社会生活,他开辟了文化的新视野;三.寻根文学广泛吸收了传统的艺术表现方法,同时又包容了现代的表现方法,更加注重艺术的探索。寻根派作家“9 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在创作过程中,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在处理现代精神与传统的问题上,在协调寻找文化之根与开掘现实生活关系上,以及在如何既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又借鉴西方现代文学观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11]我们在看到成绩的时候,也应看到它自身的局限。大部分的寻根作家青少年时代是在“文革”期间的文化荒漠中度过的,故而缺乏真正的文化积累,缺乏沟通传统渊源的“文化记忆”,所以他们对“根”的理解多是静止的、非历史的,于是,导致一些作家一味地沉迷于古、俗、粗、野之中,一味标榜远、老、异,难以寻找到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文学之根、文化之根、民族精神之根。寻根文学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学习并不彻底,或者可以说是仅得其表未得其里。寻根文学作家企图通过对历史文化的重新梳理与构建,重振民族精神,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然而,大多数作家往往是抓住某种习俗刻意渲染,而忽略了对“民族性”的真正解剖。再有寻根作家对于“怎么写”的问题的考虑不够成熟,理论显得空洞,而且没有实质性的内容,给人一种漂浮感。9 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结语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和启示下,中国作家唤醒了自身所具有的乡土根性的艺术灵感,开掘民间神秘的文化资源,使得文学呈现出一种浪漫与神秘相结合的独特审美意蕴。虽说寻根文学是一个有理论旗帜,有创作实绩,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流派,但受外来影响太大,而民族传统的分量太小,导致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与运用和本土化结合上存在明显的牵强附会。但总的来说寻根文学对当代文学的贡献还是远大于它的局限的。9 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谢辞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让我感受颇深。因为没有写过学术方面的论文,并且也是第一次写这样具有学术性、系统性的论文,所以存在的问题很多,面对的困难也很大,给指导教师董新祥老师也添了很多麻烦,所以,我很感谢董老师的耐心指导,他严谨的治学风格让我敬佩,待人和善的态度值得我终身学习。在此,我向董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同时,在论文的排版过程中,我得到身边好友的帮助,在此对他们也表示感谢!谢谢大家!9 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参考文献[1][2]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A]..新时期文学[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28~31[3]黄锦炎译.百年孤独[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1[4]刘宗中、宁宇.论加西亚·马尔克斯小说创作的整体特征[N].外国文学,1998,(2)[5]吴秀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355[6]张国义.生存游戏的水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吴秀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3,[8]马原.虚构[M]北京: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11[9]韩少功.文学的“根”[N].作家,1985,(4)[10]邓楠.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与寻根文学的宗教态度对读[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76[1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王万森主编.新时期文学[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33注释:①元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传统小说往往关心的是人物、事件,是作品所叙述的内容;而元小说则更关心作者本人是怎样写这部小说的,小说中往往喜欢声明作者是在虚构作品,喜欢告诉读者作者是在用什么手法虚构作品,更喜欢交代作者创作小说的一切相关过程。小说的叙述往往在谈论正在进行的叙述本身,并使这种对叙述的叙述成为小说整体的一部分。当一部小说中充斥着大量这样的关于小说本身的叙述的时候,这种叙述就是“元叙述”,而具有元叙述因素的小说则被称为元小说。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