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招聘--新课程改革(附答案)

2013年教师招聘--新课程改革(附答案)

ID:303282

大小:232.9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7-20

2013年教师招聘--新课程改革(附答案)_第1页
2013年教师招聘--新课程改革(附答案)_第2页
2013年教师招聘--新课程改革(附答案)_第3页
2013年教师招聘--新课程改革(附答案)_第4页
2013年教师招聘--新课程改革(附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教师招聘--新课程改革(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教师招聘考试专项训练---新课程改革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A.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B.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D.大力培养精英人才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①一切以学生为本②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③培养环保意识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3.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

2、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4.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初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5.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教师与学生都是客体D.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二、多项选择题1.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包括()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C.教育要面向世界D.教育要面向未来E.党的教育方针政策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包括()A.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B.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与实践意识C.注重以学生为本D.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E.强调三维目标的统一3.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包括()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D.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E.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在课程内容方面,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A.改变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B.关注学生的兴趣C.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D.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E.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意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等特点因材施教,使

4、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D【解析】新课程强调课程改革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B【解析】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从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4.C【解析】《纲要》规定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5.D【解析】新课程理念要求树立平等的教学观念与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都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共同学习新知,探讨真理及未知世界的奥秘。二、多项选择题1.ABCD【解析】新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5、。2.ABCDE【解析】现代基础教育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意识。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3.ABCDE【解析】我国各级学校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ABCD【解析】《纲要》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

6、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二章新课程理念一、单项选择题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B.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C.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D.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

7、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4.教学评价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功能。A.诊断B.调控C.激励D.教学5.课程评价按照教学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可分为()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B.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C.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D.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6.下列有关教学评价的叙述中,阐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形成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用于把握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B.教学评价具有诊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