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穗腐病腐病材料

玉米抗穗腐病腐病材料

ID:30384376

大小:21.3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29

玉米抗穗腐病腐病材料_第1页
玉米抗穗腐病腐病材料_第2页
玉米抗穗腐病腐病材料_第3页
玉米抗穗腐病腐病材料_第4页
玉米抗穗腐病腐病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玉米抗穗腐病腐病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玉米抗穗腐病腐病材料  玉米穗腐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玉米穗腐病属于世界性病害,各玉米生产国均有报道,其发病率一般在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到50%,产量损失高达40%。引起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有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层出镰刀菌、青霉菌、曲霉菌、枝孢菌等20余种病原真菌。其中禾谷镰孢菌和轮枝镰孢菌为该病害的优势病原,而镰孢菌穗腐病是甘肃玉米产区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玉米穗腐病不仅因果穗腐烂而导致直接减产

2、,而且可使带菌的种子发芽和幼苗成活率均降低,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一、玉米枝孢穗腐病  果穗上散步具黑色至墨绿色污斑或条斑的病粒。附着在穗轴上的籽粒近脐部首先变色,然后上部出现污斑,但很少到达顶端。贮藏时发展为穗腐。  病原:Cladosporiumherbarum(Pers.)Link称多主枝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常形成子座。分生孢子梗顶端或中部常有局部膨大,长250μm;分生孢子表面密生细刺,单胞或双胞,大小μm×μm,多数为μm×μm。常见,广布。多生在草本或木本植物上或土壤及空气中。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菌从生

3、长破裂处侵入籽粒冠部,繁殖为害。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二、玉米曲霉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主要通过造成果穗腐烂而直接引起减产,被产毒真菌侵染的籽粒不能做粮食或饲料,失去经济价值。此外,由于种子带菌还会引起大量死苗,曲霉菌中的黄曲霉菌不仅为害玉米等多种粮食,而且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生产中,部分品种感病严重,

4、特别是高赖氨酸玉米和糯质、甜质及结构疏松的粉质型玉米更易感病。而且穗期虫害严重发生的条件下,也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症状:果穗及籽粒均可受害,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粒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为交织的菌丝所充塞。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黏结在一起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  病原:曲霉菌  病源菌从玉米苗期至种子贮藏期均可侵入与为害,而霉烂损失在果穗收获风干过程中。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附着在种子、玉米根茬、茎秆、穗

5、轴等植物病残体上腐生越冬,翌年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子囊孢子成熟飞散,落在玉米花丝上兼性寄生,然后经花丝侵入穗轴及籽粒引起穗腐。穗腐的发病程度受品种、气候、玉米螟等害虫为害、农艺活动、果穗贮藏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三、玉米青霉穗腐病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机械损伤、害虫或鸟等为害的果穗上

6、,在籽粒上或籽粒间产生青绿色或绿褐色霉状物,多发生在穗的尖端。病菌侵入种胚的,种子发芽时,引致幼苗凋萎。  病原:草酸青霉PenicilliumoxalicumCurrieetThorn,菌落平坦,戎状,暗绿色。分生孢子椭圆形,光滑。  病原菌一般腐生于各种有机物上,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通过各种伤口侵入为害,也可通过病健果穗接触传染。青霉病菌发育适温18-28℃,相对湿度95%-98%时利于发病。  四、玉米丝核菌穗腐病  早期在果穗上长出橙红色霉层,后期病果穗变为暗灰色,在外苞叶上生出白色至橙红色或暗褐色至黑色小

7、菌核。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在种子、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  五、玉米色二孢穗腐病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  发病早的果穗苞叶呈苍白色,在吐丝后1周内发病,果穗变为灰褐色,整个果穗萎缩或腐烂。果穗呈直立状态,果穗和内苞叶或内苞叶之间紧密黏附,菌丝在其间生长繁殖,后期苞叶、花苞上及子粒边缘有产生黑色

8、粉状物。植株生长后果穗发病,外表症状不明显。侵染始于果穗基部,从果穗梗处向上扩展。剥开果或脱粒时,可发现子粒之间长有一层白色的霉菌,其顶部已变色。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玉米色二孢,在带病种子或秸秆上越冬,随风传播。玉米吐雄时叶鞘较松散,落人叶鞘里的病原菌直接或经伤口侵入,也可从茎秆墓部、不定芽或花丝、穗梗的苞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