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减负提质”

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减负提质”

ID:30542854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31

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减负提质”_第1页
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减负提质”_第2页
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减负提质”_第3页
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减负提质”_第4页
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减负提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减负提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减负提质”  《人民日报》曾刊登了一则“孩子一天有多辛苦”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可大约算出:孩子一天约有12个小时花在上课、补习班、做作业上,除去三餐和路途时间,孩子自由活动时间基本没有,睡眠时间也严重不足。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网调显示:有47%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后学生课业负担反而加重了。由此可见,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已成一大顽症,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个性发展的新课改核心价值的实现。  对此,重庆市进行了有益探索,自2011年以来,市教委先后出台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十项规定》(简称“减负十

2、条”)、《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十项规定》(简称“提质十条”)等文件,从“减负”这个人民群众最直接关切和忧虑的教育民生问题入手,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重庆的“减负提质”行动阶段性成效明显。据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2011年度,重庆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成效满意度居全国30个主要城市之首,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二。  2013年3月,教育部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掀起了“宣传典型经验、规范办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营造

3、良好氛围”6的热潮,就是要通过标本兼治的方式来破解“减负”难题。  一、“减负”与“提质”的辩证法  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主要是由两个“负”构成。一个是负担的“负”,“负担”的意思就是负重和承担,必要的负重是在学生可承担和能承担的范围内,而超出这个范围,就是“过重”,学生难以承担,就会给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当前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主要由两个层面构成,即,经验层面的作业超量、课时超限、内容超标(课业标准)、考测超度(难易度标准),主要是“量”的增加和难度加大,超出了学生所能承担的范围;第二是心理层面的压力,不同学生的学习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不能从学

4、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活动,就容易使一些学生学习动力减弱,丧失学习兴趣,正常的课业也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使其心理压力增大,超出其能承担的范围。“减负”就是要减“超限的量”、减“超标的度”(难度),还要因材施教,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另一个“负”是衡量教学效果、效益的“正负”之“负”,按照国家的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要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的正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有限的课业时间中,完成课业目标和任务。而无效或低效课堂的“负”,往往会增加学生课后的作业量,用更多的课外时间

5、来完成课内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这就会成为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所以要实现“减负”就要实现两个“有”,即“有效课堂”和“有限作业”;从课堂教学来看,前者是本,后者是标,治理“减负”就是要标本兼治;从学校教育来看,“减负”也是为了“增”6,即增加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时间,增加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增加学生锻炼身体和足够睡眠的时间。  重庆市教委注重了“减与增”“标与本”的关系,不是单纯地就“减负”谈“减负”,而是从有利于课程改革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出发,来治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将“减负”与“提质”结合起来,这就使“减负”有

6、了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是“增效减负”,“提质十条”提出通过推进“卓越课堂”建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减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提出深入推进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活动,开设好阅读、书法、外语、演讲、课程辅助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通过增加非传统“应试”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兴趣,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也就是“增量减负”,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减负”固然可以用“减法”,但也要学会用“加法”;“减负”是科学提高质量的手段,反过来教育质量的提高,又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就是“减负”与“提质”的辩证

7、法。  二、以深化课改为核心促进“减负提质”  “减负提质”应该说获得了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高度关注,但从整体上看,成效依然不明显。我觉得应该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从三个方面突破瓶颈。  (一)破解教育观念和社会观念制约,以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引领“减负提质”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比如“应试教育”以“6知识本位”为核心,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教师成为了装载工,将知识机械地往容器里面装填。杜威先生将这种教学比作“静止的冷藏库式的知识积累”,对学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败坏思维能力”,“是智力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新课程强调建立新的

8、观念,变“知识本体”为“学生本位”,以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建构为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