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汉语唇音字

中古汉语唇音字

ID:30570580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1

中古汉语唇音字_第1页
中古汉语唇音字_第2页
中古汉语唇音字_第3页
中古汉语唇音字_第4页
中古汉语唇音字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古汉语唇音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古汉语唇音字  一般认为反切上字可以定被切字的声母,反切下字可以定被切字的韵母、等、开合和声调。但是我们发现开合韵唇音字的反切下字不定,唇音字可以做开口字的反切下字也可以做合口字的反切下字,合口字和开口字都可以做唇音字的反切下字。有些韵是专用某一类字的,但就整体来说,唇音字不能凭反切下字分开合。唇音字无所谓开合,同时又可开可合。  从李荣先生所统计唇音字反切下字分类统计表来看,唇音字不分开合,即没有开合的对立。  关于中古汉语的唇音字,赵元任、李荣两位先生就主张“唇音不分开合口”,然后取消了高本汉设置在唇音声母后的u、w。李荣先生在《切韵音系》一书中,就分别

2、列出了唇音字做开口韵的反切下字总表和作合口韵的反切下字总表。王静如对唇音的性质提出,“古唇音必似合而开,似开而合,盖非此不足以释开合不兼,《切韵》反切混淆,以及宋图作开而谐声入合之理。”董同?认为,“唇音字的开合在中古已经是个不能确定的问题,因为反切在这一方面的表现竟有杂乱无章的地方,并且韵图的措施又不能相互一致。”邵荣芬对唇音字所用开口合口切下字做了统计,认为唇音字是没有什么开合口可言的,往往同一个唇音字既做开口字的切下字,也做合口字的切下字。李方桂也认为唇音不分开合口这句话大体是对的。6  主张唇音不分开合的人,在具体处理上也是不一致的。李荣先生把开合合韵

3、的唇音字都归在开口,不依韵图;邵荣芬先生则多事依据韵图,有的归开口,有的归合口。认为唇音不分开合的有高本汉、王力、葛毅卿等人。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唇音可分开合,周祖谟说“古人于唇音字开合口之性质分辨不深精微”,这个前提就是认为唇音字是可分开合的。关于唇音开合口的问题并没有得到一致的解决。  万献初在《音韵学要略》中谈到,如何确定唇音反切字的开合口,一直是个难有统一认识的问题,如《广韵》“?、趟、横”都以“盲”作切下字,若用系联法,最后必归为一类,但《韵镜》列“?、趟”为开口,列“横”为合口。这是因为“盲”为唇音声母字,开合不分。又如“卦,古卖切”,被切字“卦”是有

4、U介音的合口字,应该用合口的切下字,却用了开口的“卖”作切下字,那么它该归入开口还是合口呢,各专家们的处理意见就不一致了。再如“横,户盲切”、“盲,武庚切”,从审音的角度看,“横、盲”是合口,“庚”是开口,该分成开合不同的两个韵类,但注重考据的人认为应该遵守反切系联法“递用”条例,只能把“横、盲、庚”分成一个韵类。6  《切韵》唇音字的走向,凡是开合口不分韵的韵部中,唇音字既用开口字为反切下字,也用合口字为反切下字;如果是开合分韵的韵部,原来的主要元音是央后元音,那么唇音字总是跟着合口韵部走,而且除了用唇音字作为其反切下字以外,只能用合口字作为其反切下字,如果

5、原来的主元音是前元音,那么唇音字就跟着开口韵部走。杨剑桥《汉语现代音韵学》中,先验之故宫本《王仁?刊谬补缺切韵》,毫无例外。再验之《广韵》,开合口分韵的韵部,在《切韵》痕魂、?灰分韵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真谆、寒桓和歌戈分韵。其中真谆的主要元音为前元音,唇音字确实都跟着开口韵真韵走。而寒桓和歌戈的主元音属于央后元音,在从《切韵》到《广韵》的分韵过程中,这几个韵的唇音字的反切下字如果不符合上面所说的规律,那么必定会随着分韵的发生而加以改动,《广韵》如果改之未尽,就由《集韵》来完成。  我们可以说,在开合合韵的韵部中,唇音字是不分开合口的,唇音声母后确实没有u介音,但

6、是在开合分韵同时主元音是央后元音的韵部中,虽然唇音字没有开合口的对立,但是唇音声母后是有一个u介音的。我们再观察隋唐时代的佛经译音,可以发现魂韵的唇音字总是对译为un,如“奔”pun。  有学者黄易青以宋跋本王仁?《刊谬补缺切韵》反切为材料,得到如下数据,唇音字在属性上确实是有开合之分的,以现在的标准衡量,唇音字与其切下字开合一致的约占87%;牙喉舌齿音与其唇音切下字开合一致的约有77.2%;唇音切上字,被切字合一定用合,被切字开则可开可合,但用开口最多的是三等字,最少的是一等字,用字开合受洪细轻重的影响。在论文中,他还探讨了唇音字开合混切的原因,一是,反切时

7、代到韵图时代开合存在演变,有的反切本来一致,以韵图标准衡量却不一致;二是反切时代主要元音为圆唇元音的韵,当唇牙喉音做切下字,就具有合口作用,其唇音字有合口的属性,切合口字本来和谐,但韵图将这些韵有的列入开口,有的列入合口,以致就认为开合混切,后来就认为不分开合了。这却并不能说明唇音不分开合。6  而马君花的《唇音开合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中认为,韵图中唇音字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在开合同韵的韵系中,唇音字在开口韵和合口韵中出现的机会是互补的,即若唇音字在开口韵出现,那么它绝不会再在合口韵中出现,反之亦然。在开合分韵的韵系中,也符合这个规律。他认为唇音不分开合,而重唇

8、变轻唇的条件是三等介音加央后元音。最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