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史学科和经济史研究的三个问题——在xx年经济史年会上发言的要点_1

关于经济史学科和经济史研究的三个问题——在xx年经济史年会上发言的要点_1

ID:30628227

大小:21.8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1

关于经济史学科和经济史研究的三个问题——在xx年经济史年会上发言的要点_1_第1页
关于经济史学科和经济史研究的三个问题——在xx年经济史年会上发言的要点_1_第2页
关于经济史学科和经济史研究的三个问题——在xx年经济史年会上发言的要点_1_第3页
关于经济史学科和经济史研究的三个问题——在xx年经济史年会上发言的要点_1_第4页
关于经济史学科和经济史研究的三个问题——在xx年经济史年会上发言的要点_1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经济史学科和经济史研究的三个问题——在xx年经济史年会上发言的要点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关于经济史学科和经济史研究的三个问题——在XX年经济史年会上发言的要点一、关于“社会经济史”在去年九月天津举行的一个学术研讨会上,侯建新先生作了一个报告,把“经济—社会史”视为西方正在形成的一个新兴学科。他认为,经济史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是它的黄金时代,但很快就走向衰落,原因是它的“唯科学”的倾向,片面强调计量、逻辑、模型,成为脱离社会的枯燥乏味的学科。20世纪末,西方经济史改弦更张,强调人文关怀,重视与社会史结

2、合,同时社会史也向经济史敞开大门,于是出现了一批以“经济—社会史”命名的刊物、著作、课程、讲座等等。他主张,中国也应该努力建设“经济—社会史”学科。“经济—社会史”的勃兴的确是国际史学发展值得注意的一股潮流,并且已经对国内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强调经济史与社会史的结合也是完全正确的,但不应推导出中国以前没有社会经济史的结论。,例如,杨国桢先生就在会上提出了异议,“经济社会史”或“社会经济史”在中国和西方早已有之,西方以年鉴学派为代表,中国以傅衣凌、梁方仲为代表。厦门大学出版的经济史刊物叫《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

3、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经济所出版的经济史刊物叫《中国经济史研究》,代表了中国经济史学中偏重于社会学方法和偏重于经济学方法的不同流派。这一争论不是孤立的。最近我看到一些强调经济史应与社会史相结合的文章;这次会上也有论文命题为“从经济史走向社会经济史”。这些文章诚然包含了正确的主张和有价值的意见,但给人一种错觉,似乎以前的经济史不是社会经济史,现在为了纠正这种偏向而需要提倡社会经济史

4、。这实在是需要予以澄清的一种误解。其实,现代的中国经济史学一开始就是以社会经济史的面貌出现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或影响下研究和讨论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实际上就是社会经济史论战,它开启了现代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并导致了社会经济史传统的形成。在社会史论战之后创刊的《食货》半月刊,封面上赫然写着“社会史专攻刊物”的字样,而创刊号《编辑的话》申述其出版意图是把“正在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史”的力量集合起来,该刊刊登的经济史论文索引,则或称“经济社会史”,或称“社会经济史”,刊物的内容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

5、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则涉及社会经济形态、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政策、经济思想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可见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所谓“经济史”是指与社会有机体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所谓“社会史”则是以经济为主体的;两者是一致或相通的。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的又一源头和重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前身——前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早在上世纪的二十年代末,陈翰笙主持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时就组织了

6、农村社会经济的调查,为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与此同时,汤象龙等人在社会学家陶孟和领导的北平社会调查所进行经济史研究,并于1932年创办中国第一个以“经济史”命名的学术刊物——“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1934年北平社会调查所与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由陶孟和主持工作,汤象龙、梁方仲等人继续从事经济史研究,稍后“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亦改名为“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以上情况足以说明,现代中国经济史学一开始就是社会经济史;并不存在现在才来建构社会经济史的问题。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

7、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中国经济史学在其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的学术流派,但从总体上看,它们都没有脱离社会经济史的轨道。抗日战争期间,傅衣凌先生在福建发现了一批明至民国的土地契约文书,撰写了《福建佃农经济史丛考》,开创了经济史研究的一条新路子。傅先生研究的特点是重视对民间文书、碑刻、乡规民俗等的搜集和使用,把对地方社会的细部研究与整体研究结合起来。他的贡献是巨大的,并逐步形成经济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傅先生和他的弟子们把它称之为“

8、社会经济史”。这一名称突显了该学派把社会学方法运用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