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1)

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1)

ID:30630166

大小:23.6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1

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1)_第1页
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1)_第2页
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1)_第3页
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1)_第4页
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1)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1)前几天在网上发表了一篇“苏东坡吃番薯?”的小文,只是是一个开场白,真正要说的是想籍此进一步讨论农作物的“异名同物”和“同名异物”这个麻烦、令人困扰的问题。因为类似“苏东坡吃番薯”的误解,并非个别,往往旧的解决了,新的又会冒出来。把苏东坡咏红薯诗误解作咏甘薯,是属于一揭便清楚的小问题。麻烦的是有不少的误解,各持己见,不能认同。最著名的要算黍和稷的争鸣,一种认为稷和黍是异名同物,黍糯性稷非糯性而已;另一种认为稷和

2、粟是同物异称。事关两种不同的作物,怎么可以不辨清楚?可事实上双方相持了千余年,尽管到现在,稷即是粟的观点已经渐趋认同。我和李根蟠都有专題的讨论,这里就不再说了。产生作物异名同物和同名异物的原因很多,加以归纳,约有以下几方面: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一,古籍记载造成的分歧。作物名称靠古籍记载流传,古籍不胜其多,其所提到的作物异名同物和同名异物,时常纠缠不淸,后

3、人是靠历代的注疏解释,获得理解。但注疏本身也难免有差错,沿袭相传,便造成以讹传讹,积非为是。即使有人专门研究,指出正确的理解,因受先入为主的惯性影响,及信息传播的局限性,不知道或知道了不接受的,可谓比比皆是。典型的如《诗·周南》“采采芣苢”中的“芣苢”,历来的注家都释作“车前草”,还讲了车前草的药用价值。但闻一多、宣草、宋湛庆及本人都先后考证,有充分的理由证明芣苢当是“薏苡”,不是车前草。但芣苢是车前草的“定论”,牢不可破,少数人的考证,不能起到扭转的作用。[1]1980年代我参加一次科技史学术讨论会,一位学者的论文内容是关于中草药的,他在发言中提到芣苢,指出即是车前草。会议

4、休息时,我特地同他交换意见,说芣苢现在有多人考证应是薏苡,不是车前草,他听了,不问有那些依据?发表在何处?而是不屑一顾地回答说“当然是车前草!”,因他是药物学家,熟悉车前草治妇女难产,他不能接受芣苢非车前草的见解,其实这不是否定车前草、而是薏苡被张冠李戴的问题。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最近台湾学者出版了一本《诗经植物图鉴》[2],作者把《诗经》里的植物名称,

5、用现代植物分类的视角,给予定名,并请摄影专家对这些植物现在的生长情况,拍了实物的照片,做到图文并茂,对于研究了解《诗经》很有价值。因《诗经》所咏的植物,现在看不到了,所以鉴定的依据,仍旧离不开古籍的记载和前人的注释,和作者自己的理解,这就难以避免在一些植物鉴定上的失誤。譬如书里以芣苢为车前草,把“苕”解释作紫云英,把“稷”当作黍的不粘者,把“稌”释作稻的其他品种,说“禾”有时指黍等。作者是农艺和土壤学的留美博士,对古籍的记载注释自以引用为主,这是可以理解的。这里,我们必须提到李时珍的伟大贡献。《本草纲目》虽然是药物学的著作,同时也是部很有价值的农作物正名参考书。“名不正,则言

6、不顺”,李时珍在叙述每种药物的开头,必先有一项“集解”,剖释古籍记述的异同,给予甑别。他与其他古人的不同是,他坚持亲自到实地考察记载和亲自栽种观察,他的知识来自实践,再与古籍核对,便具有权威的鉴别能力。如脂麻的茎是方形的,但陶宏景误把脂麻的茎分成方形和圓形两种,此后的书籍里都跟着说脂麻的茎有方、圓两种,导致紊乱。又,脂麻的果实有四稜、六稜和八稜的不同,这只是品种的不同,但前人不明这点,分别称四稜脂麻为胡麻,称八稜脂麻为巨胜等,使人无所适从。脂麻的叶片是多形的,从基部往上,大小形狀各不相同,前人不知道这个特点,按叶形分类,便越分越乱。李时珍对此都一一作了纠正。唐·陈藏器《本草拾

7、遗》中把“稆豆”误作《尔雅》中的“戎菽”,又等同于驴豆和萱豆。李時珍指出戎豆乃胡豆,萱豆是野緑豆,即鹿豆。与李时珍同样有贡献的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里也有不少类似的贡献,这里不一一举例。二,时代差异形成的分歧。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一种作物,往往在时代变迁中,改变了称呼。典型的是大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