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墒补灌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开题报告

测墒补灌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开题报告

ID:306787

大小:11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07-21

测墒补灌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开题报告_第1页
测墒补灌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开题报告_第2页
测墒补灌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开题报告_第3页
测墒补灌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开题报告_第4页
测墒补灌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测墒补灌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山东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测墒补灌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姓名:学号:20082863年级:08级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副教授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山东农业大学教务处二○一二年三月十六日18说明一、开题报告前的准备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确定后,学生应尽快征求导师意见,讨论题意与整个毕业论文(或设计)的工作计划,然后根据课题要求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并编写研究提纲,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研究(或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应说明此项研究(或设计)在生产实践上或对某些

2、技术进行改革带来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有的课题过去曾进行过,但缺乏研究,现在可以在理论上做些探讨,说明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2、国内外同类研究(或同类设计)的概况综述。在广泛查阅有关文献后,对该类课题研究(或设计)已取得的成就与尚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只对本人所承担的课题或设计部分的已有成果与存在问题有条理地进行阐述,并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3、课题研究(或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写出将在哪些方面开展研究,要重点突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应是物所能及、力所能及、能按时完成的,并要考虑与其它同学的互助、

3、合作。4、研究(或设计)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或切合实际的具有新意的设计方法,是获得高质量研究成果或高水平设计成就的关键。因此,在开始实践前,学生必须熟悉研究(或设计)方法,以避免蛮干造成返工,或得不到成果,甚至于写不出毕业论文或完不成设计任务。5、实施计划。要在研究提纲中按研究(或设计)内容落实具体时间与地点,有计划地进行工作。二、开题报告1、开题报告可在导师所在系(教研室)、专业或院范围内举行,须适当请有关专家参加,导师必须参加。报告最迟在毕业(生产)实习前完成。2、本表(页面:16K)在开题报

4、告通过论证后填写,一式三份,本人、导师、所在学院(要原件)各一份。三、注意事项1、开题报告的撰写完成,意味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已经开始,学生已对整个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了周密的思考,是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关键的环节。在开题报告的编写中指导教师只可提示,不可包办代替。2、无开题报告者不准申请答辩。3、本表(原件)用钢笔填写,字迹务必清楚。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18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干旱频繁发生,全球性缺水问题日趋尖锐。尤为突

5、出的是近两年黄淮海地区干旱问题已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提高灌溉水生产效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光合作用是作物获得产量的基础,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密切相关,叶片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是作物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小麦所有器官中旗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最大,小麦籽粒产量的形成主要来自开花前贮藏物质的转运和开花后功能叶片的光合产物积累[2]。而水分亏缺导致叶片光合功能衰退,产量下降[3]。增加小麦生育期灌水可提高旗叶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光合速率,促进干物质积累[4],但

6、灌水过多显著减少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5],适当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水量能显著降低农田耗水量,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6]。小麦拔节前轻度水分亏缺叶片光合速率无明显下降,且拔节期灌水后具有超补偿效应,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增加[7],开花后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条件下,旗叶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籽粒产量最高,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提高产量[8]。灌溉是中国北方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9],故研究测墒补灌对冬小麦不同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制定小麦节水灌溉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地区高效利用水资源及获得小麦高产具有重要

7、意义。关于拔节期灌溉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5,8],但在高产条件下灌溉的时间及其补灌水平对冬小麦不同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较少。不同的小麦品种具有不同的光合特性,且在不同的灌水处理下其光合特性不同。本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的拔节期和开花期灌水处理,利用测墒补灌的方法补充土壤水分,研究测墒补灌时期和水平对不同小麦品种旗叶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气孔特性,叶绿体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活性,PSI和PSII活性及组分变化,CO2传输和碳同化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

8、论依据。参考文献:[1]张依章,刘梦雨,唐常源,等.华北地区农业用水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思考[J].节水灌溉.2007(6):1-36.[2]曹树青,赵永强,温家立,等.高产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及与籽粒灌浆进程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0,33(6):19-25.[3]BresticM,CornicG,FryerMJ,etal.DoesphotorespirationprotectthephotosyntheticapparatusinFrenchbeanleavesfrom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