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混凝土框架梁优化设计

大跨度混凝土框架梁优化设计

ID:306937

大小:38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7-21

上传者:green wind
大跨度混凝土框架梁优化设计_第1页
大跨度混凝土框架梁优化设计_第2页
大跨度混凝土框架梁优化设计_第3页
大跨度混凝土框架梁优化设计_第4页
大跨度混凝土框架梁优化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跨度混凝土框架梁优化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混泥土毕业论文大跨度混凝土框架梁优化设计在工程设计中,通过进行优化设计,往往能取得更为良好的工程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拟以某大学教学综合楼优化设计进行探讨。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6层建筑的教学综合楼,平面尺寸45.0m×45.7m(图1)其中A~B及C~D轴间为6层教室,办公室。B~C轴为单层大礼堂,跨度为25m,屋面为室外庭园。2结构方案及预应力体系选择2.1结构方案选择根据建筑功能要求,首层需为大空间布置,二层楼面②~⑨轴上框架主梁跨度为8m+25m+8m(两端各悬挑2.0m),二层楼面为室外庭园,活荷载较大,为6.0KN/m2。由于跨度大、承担荷载重,已超出普通钢筋混凝土经济 范围,大跨度方向的框架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小开间方向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次梁、普通钢筋混凝土板(图1)。预应力框架主梁的经济跨度为12~35m,梁跨高比15~20。在该跨度范围内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可解决大跨度梁的抗裂、挠度问题,扩大柱网,形成大空间,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考虑到便于施工和减轻施工难度,建议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2.2预应力体系选择由于本工程为大跨度(25m)重荷载的梁式承重结构,故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至于有粘结梁中的预应力孔道与梁、柱普通钢筋的相互矛盾,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合理施工来解决。有粘结预应力施工较无粘结多了孔道留设、孔道灌浆两个工序,对有经验的专业施工单位来说并不困难。3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优化处理3.1结构内力分析时,对活荷载在不同阶段的取值做了处理采用文献[1]中BF程序进行预应力框架的设计,预应力框架主梁跨度:2m+8m+25m+8m+2m(两端跨悬挑),截面尺寸:YKL1-P400mm×1000mm,YKLI-B450mm×1000mm(内支座处加腋高度300mm),YKL1-2450mm×1300mm(支座处加腋高度300mm)。在荷载取值时,作了如下处理:考虑二层屋面活载(6.0KN/m2)中相当部分为覆土荷载,是长期作业在结构上的,为安全起见,在抗裂性能验算时,将活载中的4.0KN/m2作为恒载考虑,在承载力极限计算时,全部活载作为活载考虑。这样处理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对长期荷载组合时的抗裂性能控制较严。由恒载、活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可知,关键截面在25.0m跨梁的支座处,8.0m跨中支座截面内力也比较大,这两个截面做了加腋。在建筑允许时,关键截面是经济的手法。3.2针对各截面所处环境的不同,拉应力控制系数有所区别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本工程设计中,我们参考国内一些权威的研究结果(文献[3]、[4]),结合本工程的特点,设计了一组抗裂控制指标。根据文献[3]的研究结果,中等侵蚀性环境预应力框架梁的裂缝控制及抗裂验算公式可按下式:短期组合:σsc-σpc≤actsγftk,actsγ取2.0。长期组合:σlc-σpc≤actlγftk,actl取0。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对抗裂控制作了特别考虑:本工程2m+8m+25m+8m+2m(两端各悬挑2.0m)的框架主梁的关键截面在25m跨梁的支座处,其上边缘的抗裂性能是整榀梁预应力设计的关键,而且该处露天,其抗裂要求较高;而其余截面的内力均较小,且处于室内,抗裂要求可适当放松。即按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进行计算时,梁截面受拉边缘混凝土产生的拉应力不超过actsγftk,在25.0m跨(露天)支座处acts取不大于0.6,其余截面(室内)取不大于1.4;按荷载长期效应组合进行计算时,梁截面受拉边缘处混凝土产生的拉应力不超过actlγftk,在25.0m跨(露天)支座处actl取不大于0.25,其余截面(室内)取不大于0.8。按上述原则结合预应力筋的合理布置进行设计既保证安全又节省造价。3.3预应力筋的布置预应力筋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强度等级为1860MPa,规格为φj15.24的预应力筋,价格性能比最佳。张拉端锚具采用二夹片式锚具,固定端采用压花锚。混凝土强度等级C40。当预应力梁为多跨且跨度不等时,预应力筋数量由最大跨度的关键截面控制。预应力筋合理布置的原则是:关键截面预应力筋数量多,其余截面预应力筋数量少,总体上用最少的预应力筋,满足各截面的使用及强度要求,同时其布置方式在施工时是可行的。本工程两边跨为短跨,中间跨为长跨,一般有以下几种预应力筋布置方式:①所有预应力筋均通长布置(图2-a)。这种布置方式构造处理较简单,但不经济。②布置一组通长预应力筋,满足各小跨度截面的要求,大跨度梁处再增加一组短预应力筋(图2-b)。这种布置方式较为经济,但如大跨度梁不是边跨时(如本工程),则增加的短预应力筋往往要在结构内(如梁面开槽)张拉,施工难度大。③布置两组预应力筋,在大跨度范围内形成交叉(图2-c)。 这种布置方式较为经济,同时张拉端设在梁端,施工也很方便。本工程采用该布置方式。梁中布置了4-5φj15.24,其中2-5φj15.24布置在YKL1-P、1、2跨内,伸入YKL1-3内2.4m锚固(如图2-C所示),在YKL1-P悬臂梁端张拉,另一组2-5φj15.24对称布置。这样一来,使25.0m跨及8.0m跨中支座处预应力筋数量为4-5φj15.24其余截面减少一半。与4-5φj15.24通长布置相比,预应力筋长度由45.0m减少到37.5m,减少约17%,锚具减少50%(固定端为压花锚,基本不耗材料)。预应力筋产生的综合弯矩Mr、次弯矩M2由程序计算,此处不列出。3.4使用性能使用阶段各关键截面混凝土应力情况见表1。由表中可见,各截面混凝土拉应力均为超过设计限值,满足要求。预应力梁中的普通钢筋按构造配筋。 3.5构造处理有粘结预应力施工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波纹管与梁、柱普通钢筋的互相位置,稍不注意可能造成大量的返工甚至无法施工。我们的方法是在图纸上即定出各种钢筋、孔道的位置即相互关系,将问题解决在图纸阶段,然后向施工单位详细交底,按图施工。3.5.1柱筋定位绘制梁柱节点大样图(图3),使柱筋的间距与穿柱波纹管的间距一致,对妨碍波纹管位置的柱主筋及其他钢筋作相应调整。实际施工时柱筋按图绑扎,留出波纹管孔道通过的位置。3.5.2张拉端梁钢筋做法在张拉端预应力筋由两孔并排布置变为上下布置(受梁宽限制),在水平方向上孔道有变位(图4),在悬挑段穿过箍筋的中间两肢,因此将中间两肢设计成独立的,在孔道就位后再绑扎(图5),避免了箍筋按常规做法引起的波纹管无法按图通过的困难。 4技术经济分析4.1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本工程在初步设计阶段,曾与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方案进行过比较。采用普通方案时。为满足强度极限要求,25.0m跨梁梁宽截面尺寸为450mm×2300mm,支座处加腋尺寸L×H为2760mm×930mm,梁中主要配筋如下:下部通长筋26φ28(四排),上部架立筋6φ25,支座加筋14φ28+7φ28。需说明的是,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无法避免开裂,而且普通钢筋太多,难以施工。预应力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梁截面高度可减少1.0m。混凝土量可减少约44.4%,普通钢筋用量可减少约65%,8榀框架梁钢筋、混凝土部分造价可减少约10%。考虑到模板、支撑大量减少,造价还有节省。另外,梁自重减轻44.4%,梁中施加预应力筋后对柱产生有利影响,柱筋配筋有所减少。不仅如此,同时还具有以下优点:①预应力方案降低梁截面高度。室内净高增加1.0m,结构轻巧,改善室内观感,使用功能提高;②模板、支撑大量减少,普通钢筋大量减少,梁普钢筋由26φ28(四排)变为8φ25(二排),施工难度大大减轻;③提高了梁的使用性能,在使用期间预应力梁不开裂。如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将难以避免开裂,结构将带裂缝工作。 4.2预应力方案优化设计的效益如梁支座处不加腋,经计算,同样满足使用阶段抗裂要求,需配4-6φj15.24,预应力用量将增加20%;如预应力筋全长通长布置,预应力筋用量将增加17%。可见上述优化设计直接降低了造价,使其更具有竞争力。正是由于预应力方案较普通钢筋混凝土方案具有上述优点,同时又进行了优化设计,降低了预应力分项工程的造价,当然,总造价也随之降低,产生了显著的工程效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