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地发展的应用史

核能地发展的应用史

ID:30771894

大小:4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3

核能地发展的应用史_第1页
核能地发展的应用史_第2页
核能地发展的应用史_第3页
核能地发展的应用史_第4页
核能地发展的应用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核能地发展的应用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核能的发展应用史系别:核工程与新能源技术系年级:大一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班级:4班学号:学生姓名:完成日期:2014年12月27日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引言二十世纪注定是一个,足以影响整个人类进程的伟大世纪。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学家们迎来了物理学的又一个春天。1900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在新春贺词中这样描述道:“19世纪已将物理学的大厦全部建立,今后的物理学家的任务就是修饰、完美这座大厦。”但在贺词的最后他又说道:“大厦上空还漂浮着两朵‘乌云’。”一朵“乌云”是“以太学说”,而另一朵“乌云”则是“紫外线危机”。正是这两朵“

2、乌云”引出了两个伟大的物理学领域,一个是相对论,另一个是量子力学。这两个领域来得正是时候,因为人类在此之前已经进入“电”的时代。“电”在给人类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又给人类出了两个更为艰巨的任务——解决能源不足问题与保护生态环境不再进一步遭到破坏。这使得人类不得不另辟蹊径,去寻找解决能源不足问题的方法与保护生态环境不再受到破坏的可行方案。幸运的是,这两个领域也紧跟着新世纪的脚步慢慢向我们走来。它们的到来,使得我们找到了一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向微观索取能源。虽然,前人已经在微观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就目前来看,我们的任务依然艰巨,幸

3、运的是我们可以从前人的“足迹”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关键词:原子射线核武器核电站核医学核污染自从1824年法国学者Jean-BaptistJosephFourier提出“温室效应”以后,一些有远见的学者就开始担心生态环境将会遭到更巨大的破坏。并且与此同时,另外一些科学家就已经开始寻找解决之道。但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有取得有效的实质性成果。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开发核能,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我们就来“领略”一下核能的发展应用史吧。一原子与射线1.1原子“原子”一词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德谟

4、克利特)在解释世界本源时提出的,与英国著名化学家道尔顿所提出的“原子论”的本质是不同的。现在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与中子组成的,我们还知道原子的结构是行星模型。但是,科学家们为了搞清楚原子的组成与结构,却花了几十年的时间。1.1.1电子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首次观察到阴极射线,1876年另一位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正式将他所看到的同普吕克尔所观察到的同种射线命名为阴极射线。随后,科学家们就开始讨论阴极射线的本质是什么。一种观点是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另一种观点是阴极射线是一种带电微粒。电磁波的发现者

5、赫兹认为“阴极射线是电磁波”并做了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阴极射线是电磁波”的错误结论。而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则在赫兹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大量的实验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阴极射线是带电微粒。1897年,他将该微粒命名为电子。但在此之前还有两位科学家因没有“突破思维定势”而失去了“命名权”。一位是舒斯特(1890得到相对精确地电子比荷),另一位是考夫曼(1897年得到比汤姆孙更为精确的电子比荷)。1.1.2质子1918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卡文迪许实验室时发现了质子。而在此之前戈尔德斯坦也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正离子组成的,但他却

6、没有去分析这些正离子的成分。在1920卢瑟福预言了中子的存在。1.1.3中子1932年中子被正式发现。但中子的发现之路是异常“精彩“的。1932卢瑟福的学生查克威德终于发现了他老师12年前所预言的中子。他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有一位好老师。在查克威德发现中子之前,还有其他科学家同他一样也在寻找中子,并且他取得了们或多或少的成果。1930年德国物理学家博特和贝克尔,在他们的实验中就发现存在一种拥有巨大穿透力的射线,他们认为是伽马射线,所以他们就没有再进行深度的研究了。随后(1931年)中国学者王淦昌就对他们的实验结果产生了质疑,并且准备进行

7、试验探索,但由于是留学的原因和他导师的原因,使他没有能够进行深度研究。(他似乎发表了相关的论文,查克威德所用的方法与王淦昌所设想的探索方法几乎完全一致)之后1931年底到1932初,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也重复了博特和贝克尔的实验,并且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但不幸的是他们因为思维定式的原因,也错过了发现中子的机会。而此时查克威德也在寻找中子,也是因为他老师的那句中子可能存在而使他正式发现了中子。查克威德是幸运的,但我们不能忘记在发现中子的道路上还有其他科学家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1.2原子模型现在我们都知道原子模型最为正确的是丹麦物

8、理学家玻尔的“行星模型”,但是在此模型前还有其他原子模型。这些原子模型是“行星模型”的先驱。在汤姆孙发现电子后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原子模型,其中以1898年汤姆孙本人所提出的“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影响最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