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

ID:30810188

大小:15.20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1-03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_第1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_第2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_第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_第4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我们周围的空气限时集训归类探究考点管理易错警示考点管理1.空气的成分成  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____、氧气_______、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78%21%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装置如下图。实验原理: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得集气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大气压将烧杯里的水压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就是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452P2O5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

2、积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注  意:不能用硫、碳、铁等物质代替磷。因为硫和碳燃烧后都有气体产生,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有偏差;铁在空气中难以燃烧。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3.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氧  气:用于供给呼吸,如医疗急救等;____________,如燃料燃烧等。氮  气:用于制硝酸和氮肥;作保护气。稀有气体:常用来制电光源;氦制造低温环境等。支持燃烧4.空气污染危害与防治污染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破坏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都与空气污染有关。防治方法:加强大气质

3、量的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注  意:空气质量日报: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细颗粒物(PM2.5)的监测浓度限值。5.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标准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化学性质:略大不易浑浊CO2Fe3O4蓝紫色SO2黑色固体32结  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____________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具有________

4、性。注  意:(1)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则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点燃后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2)氧气是助燃物,不是可燃物,不能用作燃料。比较活泼氧化6.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类型分解反应收集方法__________或________排空气法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__,若木条________,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注  意:(1)在用H2O2或KClO3制取氧气时,MnO2是催化剂。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

5、改变;排水法向上集气瓶口复燃(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装配好仪器后,首先要进行气密性检查;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排水法收集完毕后,应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进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7.氧气的工业制法原  理:利用液态氮、液态氧的________不同,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注  意:氧气的工业制法是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法是化学变化。沸点归类探究类型之一 空气的成分[2016·北京]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B.N2、O2等均匀地混合C.N

6、2、O2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D.N2、O2的体积比约为5∶1【解析】空气属于混合物,是由许多分子构成,没有空气分子,故A错;空气中各成分都是均匀混合,所以N2、O2等均匀混合,故B正确;空气混合物中各成分都保持原来的化学性质,故C错;N2、O2的体积比约为4∶1,故D错。B类型之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2015·杭州]下图甲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D.红磷熄灭

7、,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_______。CCO(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

8、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更接近。推测其最合理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发热剂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广口瓶内氧气消耗更充分【解析】(1)A选项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正确的叙述,以减小误差;B选项中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使氧气反应完全;C选项中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会造成空气的散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