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对黄老道家的理论贡献

范蠡对黄老道家的理论贡献

ID:30923246

大小: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4

范蠡对黄老道家的理论贡献_第1页
范蠡对黄老道家的理论贡献_第2页
范蠡对黄老道家的理论贡献_第3页
范蠡对黄老道家的理论贡献_第4页
范蠡对黄老道家的理论贡献_第5页
资源描述:

《范蠡对黄老道家的理论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6-11-0401:17:50社会科学2016年8期白奚摘要:范蠡是道家黄老之学的先驱,是老子的原始道家向战国黄老道家分化的关键人物。范蠡继承了老子的天道观,并创造性地引入了“阴阳”的观念,他提出的“天道阴阳”的思想,成为后世黃老学标志性的理论内容。范蠡援阴阳入人事,是对阴阳理论的一个重大拓展。在具体操作的层面上,范蠡提出了具有普遍指导惫义的“时”论和“因”论作为“天道阴阳”的方法论,使得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在社会政治领域具有了广泛的应用性。战国时期的黄老道家沿着范蠡的理论方向,发展出以

2、“因天时”和“因人情”为主要内容的“因循”思想,成为黄老道家最为重要的方法论。关键词:范蠡:黄老道家;天道阴阳;时;因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6)08-0117-05作者简介:口奚,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100037)近些年来,随着道家研究的扩展和深化以及简帛新文献的不断出土,黄老之学成为了一个持续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在深入探讨黄老之学的思想内容的同时,也在致力于黄老之学发展线索的梳理,其思想源头的情况如何,自然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黄老之学作为道

3、家的一个流派,其最初的源头当然是老子,但是春秋时期老了的原始道家思想同活跃于战国时期的黄老道家的思想毕竟是有着明显的差异,老子的思想是如何发展出黄老Z学的,这其屮必定有着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和关键人物。于是,范蠡这个人物很早就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学者们注意到,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中的一些思想同《国语•越语卞》记载的范蠡思想之间相似程度很高,再联系《管子》、《文子》、《鹏冠子》等传世战国典籍中的相关黄老思想,可以显现出一条连续、淸晰的发展线索。于是一些学者倾向于认为,范蠡在道家思想的发展史上是一个

4、很关键的人物,他的思想是老子的原始道家向黄老道家转化的关节点。例如,李学勤先生指出:“《越语下》所述范蠡的思想,显然是应该划归黄老一派了。”陈鼓应先生认为:“范蠡上承老子思想而下开黄老学之先河。”王博先生也提出:“范蠡的思想可以说正是所谓黄老之学的雏型。”魏启鹏先生也认为:“范蠡学术思想,己略具黄学与老学之长。”这些论断的提出至今都已经不止二十年了,而且当初的论证也不够充分,这二十多年来,范蠡和黄老之学的关系问题的研究也没有取得进展,范蠡作为黄老Z学的先驱人物,可以说仍然停留在二十多年前的判断和

5、认定的状态。本文拟接续以往的研究,以老子思想为参照,具体论证范蠡对黄老Z学的理论贡献。一、天道阴阳一黄老之学的天道观以天、地、人为一体,推天道以明人事,是道家特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就是把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它们遵循着共同的法则,其要旨在于模拟天地之道,为社会、人生提供行为指导。《老子》中虽然多次论及天道,如“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第79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第9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第77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第73章),“天Z道,其犹张弓

6、与”(第77章),“天之道,利而不害”(第81章),但都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述天道的特色和品格,实际上是老子心目中的圣人的特色和品格,却没有提出天道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因而老子的天道其实只是一种供人学习和模拟的理想状态,总的来看还比较抽象和笼统,效法这样的天道缺乏可操作性。范蠡继承了老子的思维方式,接受了人事必须效法天道的基本原则。范蠡的贡献在于,他创造性地引入“阴阳”的观念,提出“天道阴阳”的思想,对道家的天道观做出了关键性的推进。《国语•越语下》载范蠡之言曰:“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赢缩以为常,四吋

7、以为纪,无过天极,究数而止。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明者以为法,微者则是行。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后则用阴,先用则阳;近则用柔,远则用刚。后无阴蔽,先无阳察,用人无艺,往从其所。刚强以御,阳节不尽,不死其野。彼來从我,固守勿与。若将与之,必因天地Z灾,乂观其民Z饥饱劳逸以参Z。尽其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宜为人客,刚强而力疾;阳节不尽,轻而不可取。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阴节不尽,柔而不可迫。凡陈之道,设右以为牝,益左以为牡,蚤晏无失,必顺天道,周

8、旋无究。”在这一段文字屮,“天”己不再是飘渺的、抽象的存在,而是被彻底还原为自然之天,表现为阴阳、H月、四时等自然现象,“天道”也就表现为“常”、“极”、“数”、“纪”、“节”、“法”、“微、明”、“赢、缩”等可以观察、把握的自然节律。在范蠡看來,人在“天道”面前,唯有采取顺应的态度,“因天地Z常,与Z俱行",才能得到有利的结果。范蠡的天道阴阳思想在《越绝书》中也有丰富的记载。《国语•越语下》记载范議之言日“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这同老子对夭道的表述如出一辙,看不出天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但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