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即《文子》,为先秦黄老道家思想的代表典籍之

《通玄真经》即《文子》,为先秦黄老道家思想的代表典籍之

ID:31812566

大小:6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8

《通玄真经》即《文子》,为先秦黄老道家思想的代表典籍之_第1页
《通玄真经》即《文子》,为先秦黄老道家思想的代表典籍之_第2页
《通玄真经》即《文子》,为先秦黄老道家思想的代表典籍之_第3页
《通玄真经》即《文子》,为先秦黄老道家思想的代表典籍之_第4页
《通玄真经》即《文子》,为先秦黄老道家思想的代表典籍之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玄真经》即《文子》,为先秦黄老道家思想的代表典籍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通玄真经》即《文子》,为先秦黄老道家思想的代表典籍之一。班固在录《文子》时曾自注FI:“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班固的“依托”说在很长吋间内并没有影响到《文子》的流传,人们并不怀疑文子与老子的师生关系以及《文子》一书的真实性,不仅有北魏李暹注《文子》,唐朝魏征的《群书治要》、马总的《意林》还对《文子》进行了摘录。在唐玄宗时期,《文子》成为崇玄学生徒必须学习的内容:“(开元)二十九年春正月丁丑,制两京、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并崇玄学,置生徒,令习《老子》、《庄子》、《列子》、《文子》,

2、每年准明经例考试。”①后來文子及《文子》的地位更是上升为真人和真经。《唐会要》卷五十“尊崇道教•杂记”记载:天宝元年二月二十二日敕文,追赠庄子南华真人,所著书为《南华真经》,文子、列子、庚桑子宜令中书门下更讨论奏闻。至其年三月十九日,宰丞李林甫等奏曰:庄子既号南华真人,文子请号通元(玄)真人,列子号冲虚真人,庚桑子号洞灵真人。其《庄子》、《文子》、《列子》、《庚桑子》,并望随号称。从之。唐玄宗使《文子》变成了排名紧随《道徳真经》、《南华真经》之后的道教典籍《通玄真经》。为什么以“通玄”来指称文子及其书呢?这

3、可从“玄学”的发展、唐朝崇老、《文子》与《老子》的关系等层面来进行考察。道家学说发展到魏晋时期,出现了不同于汉朝的新现象:“汉人言道家辄曰'黄老',魏晋人言道家则曰'老庄'”②,崇尚老庄之学开始兴盛了起来。曹魏正始年间(240-249)以何晏、王弼等人为代表的士大夫对老子“道”与“无”等幽深玄远问题的积极研究与探索导致“玄学”这一新思潮的流行。冯友兰先生曾说:“自王充以后,至南北朝时,道家之学益盛。道家Z学,当时谓为玄学。”③玄学家以《老子》、《庄子》、《周易》作为阐述自己衿学、政治思想的底本。到两晋时,“

4、学者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④,谈玄己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于是,玄学变成了老庄学的别称:“宋明帝泰始六年(470),置总明观以集学士,或谓之东观,……儒、玄、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十人。”⑤直到梁朝,依然是“人士竞谈玄理”⑥。然而王弼所建构的以自然为本、名教为末这一哲学、政治命题并未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付诸实践,现实社会中实实在在的矛盾依然无法解决,倒是玄学所衍生出的虚无浮夸之风得到了空前的泛滥,于是被许多人所诟病,称之为空谈误国并遭到了猛烈抨击,似有偎旗息鼓之势。但老子“玄”之命题却被道教界学者承接过來,他们吸

5、纳佛教的思辨方法和词旨,对老庄学进一步发挥而出现“重玄学”。如果说“玄学”是老学与儒学的结合,那么“重玄学”就是老学与佛学的融合。据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记载,最先以“重玄”注老的是魏(220-265)之隐士孙登:“孙登以重玄为宗。宗旨之中,孙氏为妙矣。”⑦至慄朝(502-557)之后重玄学开始被道门中人广泛采用:“梁道士孟智周、臧玄静,陈朝道士诸糅,隋朝道士刘进喜,唐朝道士成玄英、蔡子晃、黄玄颐、李荣、车玄弼、张惠超、黎元兴,皆明重玄Z道。”⑧其实,在隋唐时期对“重玄”的运用远不止这些,隋代《玄门大义》

6、以“重玄”作为太玄部经之宗趣,唐朝的道士孟安排、王玄览、司马承祯等皆明“重玄”之旨,甚至唐玄宗在注疏《道德经》时亦曾采纳“重玄”之义。正所谓“魏晋风骨,隋唐精神”,由何晏、王弼等人掀起的谈“玄”风潮得到了延续并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高潮。老学的旺盛生命力不仅仅在哲学层次上具有高调表现,在政治领域因为李唐王朝的认祖归宗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历代崇道记》、《旧唐书》、《唐会要》、《新唐书》、《资治通鉴》、《混元圣纪》等书中都记载有李渊父子在夺取天下时与道教教主太上老君(老子)所产生的密切关系。因老子屡屡显灵帮助李渊父

7、子,李渊便在羊角山修建老君庙对老子加以祠祀,从而确定了李唐皇室为太上老君之子孙的关系。高宗时开始为老子追上尊号:乾封元年(666)“二月己未,次亳州。幸老君庙,追号曰'太上玄元皇帝',创造祠堂。其庙置令、丞各一员。改谷阳县为真源县,县内宗姓特给复一年。”⑨“玄元”是对老子精神的髙度概扌舌,《老子》口:“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许慎《说文解字》释“玄,幽远也”;“元,始也”。高宗在《追尊玄元皇帝制》中说:“大道混成,先二仪以立极。至人虚己,妙万物以为言。粤若老君,朕之本系

8、。……宜昭元本之奥,以章玄圣之功。可追上尊号曰:'太上玄元皇帝'。”⑩为“昭元本之奥”与“章玄圣之功”,高宗还将《老子》确定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上元元年(674)十二月“壬寅,天后上意见十二条,请王公百僚皆习《老子》,每岁明经一准《孝经》、《论语》例试于有司”{11}。这得到了高宗李治的采纳。从高祖李渊的认祖归宗,到高宗李治的追上尊号,老子在唐朝已得到了极大的尊崇。而进一步进行崇玄活动是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我烈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