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早自习学案设计

高一语文早自习学案设计

ID:30940163

大小:7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4

高一语文早自习学案设计_第1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学案设计_第2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学案设计_第3页
高一语文早自习学案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早自习学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早自习学案(六)主备人:张文竹审核人:李玉生时间2018.3.16背诵(15分钟)6:15—6:30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

2、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二、拓展阅读(10分钟)6:30—6:40余光中走了,却带不走乡愁与国家情怀媒体报道,著名诗人余光中12月14H10时余因病去世,享年90岁。余光中(1928-2017),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批评家、翻译家。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曾就读于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

3、)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百年新诗贡献奖•创作成就奖”等重要奖项,已出版诗文及译著共40余种。余光中走了,却带不走乡愁与国家情怀。被文坛大师梁实秋赞余光中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如今他终于与母亲在天堂团但乡愁依然在,因为两岸依然隔着浅浅的海峡。余先生最能引起两岸人民共鸣的佳作当属那首《乡愁》,最近30年,这首诗入选各个版本的语文课本,它定义了中国

4、人一种情感模式:乡愁,是有关母亲、故乡和祖国的综合性的情感,是一个民族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大陆80后90后来说,所谓乡愁,可能意味着站在大城市来回望小城市或者乡村。但是对余光中而言,乡愁意味着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不但是私密的个人情感,也是一种家国情怀。余光中的“乡愁”观,把对母亲的思念.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家”的担忧与期望结合在一起,概括了他那一代台湾人的文化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

5、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附1:余光中感情生活。初识1956年,余光中与范我存在台北举行婚礼。这年余光中28岁,范我存25岁。他们的母亲是堂姐妹,因此他们是远房表亲。抗日战争胜利,17岁的余光中跟随父母回南京,在一位姨妈家中巧遇范我存。当时范我存14岁,眼前这位表哥“理个平头,穿一件麻布制服,看起来有点严肃,又有点害羞”。她常听姨妈提起这位表兄,夸赞他书读得好,中英文俱佳,又有绘画天分。于是不免多瞄了他几眼。年轻时期的范我存,她皮肤白皙.五官清丽,虽柔弱多病,外表楚楚可怜,可是却有着外柔

6、内刚的性格,深受舅舅们疼爱,众多表兄姐也把她当作亲妹妹一样爱护。余光中对范我存这位初识的表妹显然也关心,不久范我存就收到余光中寄来的一份同仁刊物,里面有余光中自己翻译拜伦的作品。范我存收到刊物,虽然不太懂诗歌,但仍被余光中的文采所折服。相爱1949年初,范我存随一个远房亲戚来到台湾。她因为有肺病不能入学,所以学历并不高。:1950年6月,余光中随家人从香港来台湾。不久,余光中再次见到范我存,他后来在《四月,在古战场》一文描述:朵瘦瘦的水仙,嫦娜飘逸,羞赧而闪烁,苍白而瘦弱,抵抗着令人早熟的肺病,梦想着文学与

7、爱情,无依无助,孤注一掷地向我走来余家顾虑范我存身体不好,范家看余光中有点书呆气。但余光中与范我存不顾各自家长的反对,从知己发展成情侣。在范我存眼中,余光中才华横溢,内涵丰富,稳定,可靠,富同情心。当时余光中在文坛上小有名气,范我存对他爱慕有加。年轻的余光中,在那段炙热的爱情时期,曾用一柄小刀,在厦门街自家院子里的枫树干上,刻下“YLM”三个英文字首,Y代表余,L是爱,M是咪咪。而余光中也在范我存那里得到另一些艺术的启发,例如西洋现代绘画一一尤其是凡高的作品,就是经由她介绍才开始认识的。余光中每次投稿,一定

8、先让范我存欣赏。除了心灵契合,他们又有共同的生活经验:在江南和四川的童年和少年,逃难的艰苦。他们都说得一口流利的四川话,一直到今天,他们之间仍用四川话交谈。他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除了谈音乐、绘画.文学,也常看电影,有时候会骑脚踏车到淡水河边、永和的竹林中去。1955年,余光中开始翻译《凡高传》。他在白纸的正面写译文,反面写情书,然后寄给范我存,由她眷写后再寄回给他。前后11个月,全文30多万字全由范我存陆续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