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的激光横模观测系统

一种简易的激光横模观测系统

ID:30958739

大小:7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4

一种简易的激光横模观测系统_第1页
一种简易的激光横模观测系统_第2页
一种简易的激光横模观测系统_第3页
一种简易的激光横模观测系统_第4页
一种简易的激光横模观测系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种简易的激光横模观测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种简易的激光横模观测系统摘要:为了方便地观测激光的横模特性,利用Matlab的摄像头编程技术,实时获取激光的光斑图像。再利用图像数据处理方法,将激光强度转化为可以方便显示的灰度值,从而可以实现激光模式的二维或三维实时在线显示。该方法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方便地开展激光模式的实时观测,为激光模式观测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方法。关键词:激光模式;Matlab;在线观测;图像处理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267-02一、引言在激光类的课程教学过程屮,谐振腔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该部分内容比

2、较抽象,而且数学知识较多,其中激光横模特性更加抽象。为了解横模特性,理论上主要是从菲涅耳一基尔霍夫积分衍射方程出发,求得其近似解析解,或者利用数值迭代的计算方法。实验上可以有热成像,线性扫描,激光模式分析仪来进行直观地观测。教学上激光实验的开展主要还是围绕激光谐振腔来实验,激光模式的观察与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需要能够实时地显示激光模式的变化,当谐振腔参数变化时,模式是如何地变化等,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模式与腔的关系。本文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围绕如何控制各个模式的出现与观测,以及分析其形成与消亡的原因,自行制作了一套简易的模式观测实时显示系

3、统。二、实验装置实验中用到的摄像头为普通的USB接口的摄像头,编程用Matlab2007以上的版本,利用Matlab对摄像头进行编程不需要写太多代码,帮助中给岀的例子程序就够用了。下面给出编程的主要代码,方便参考。获取摄像头vid=videoinput(,winvideo');获取图像大小vidRes=get(vid,,VidcoResolution');imWidth二vidRcs(1);imHeight二vidRes(2);nBands=get(vid,'NumberOfBands');?0定图像大小hlmage二image(zeros(i

4、mHeight,imWidth,nBands));set(gca,'unit','pixels','position',[35145imWidthimlleight]);此处的35和145是屏幕上相对位置。预览图像preview(vid,hImage);捕获图frame=getsnapshot(vid)。图像数据存在三维数组frame里面,其结构是[x,y,Value],value代表了各个点的RGB值,利用z=(3O*R+59*G+11B)/100,可以转换成相应灰度值。这样就生成一组[x,y,z]的数据,x,y表示光斑位置,z代表灰度值,也

5、就是光强,这样就可以绘制出一幅光斑模式的二维或三维图,对于基模等都能做到很方便地观测与分辨。实验中用的激光器为开腔He-Ne激光器,最大输出功率小于5mwo为了避免摄像头产生饱和,以至于观测到一片白色,无法对其强度做出分辨。我们尝试让摄像头获取激光器全反镜透出的光斑,先照射到一张黑纸上,然后TEM00、低阶模TEM01,TEM10用摄像头获取照射面的图像。这样不但避免了散射对光的均匀化,也不会产生饱和作用,实验证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对观测结果没有影响,而且可以做到实时动态显示。三、实验结果激光器稳定运转后,首先调节谐振腔,使激光器输出基模,对

6、于小功率激光器,一般都能够满足。基模图像如图1(a)所示,这是光斑直接照在口墙上拍照所得。图1(b)是用实时观测系统在电脑端显示的图像,这里给出的是一个三维的相对光强分布。相对二维分布,三维光强分布能够体现出高斯光束高斯分布的特点。图像中心由于光强饱和,显示出一个平顶,所以对观测系统,后续的图像数据处理还可以不断优化。高阶模式的获得可以将输出镜的调整螺丝轻微扭动,当获得一个稳定的模式输出时停止。这并不是说在基模时谐振腔就调整地非常好,恰恰相反,能够实现高阶模,尤其是圆柱对称的高阶模,谐振腔的对称性才最好。图2是实验中观察到的TEMO1模式,图2

7、(a)是通过扩束镜后照射在白纸上拍照形成的,图2(b)是实时观测到的图像。虽然扩束镜给出的结果看上去更清晰一些,但扩朿镜是个短焦透镜,在使用中的调整还是有些不方便。包括入射光的位置选择,扩束后拍照位置的选择等,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而实时观测系统只要摄像头固定好了,基本不用再调整,需要做的就是在电脑端记录下比较理想的图像。图3是一个非常难以获得的模式,该模式在教科书中比较常见,大多数图像都是给出的理论模拟图像,如3(a)所示。该模式的获得需要谐振腔的圆柱对称性得以满足,而这个条件在气体放电中往往很难满足,实验屮也是在多次调整过程中偶然获得,而

8、且重复性也很难保证。实验过程中还获得了许多模式,这里就不一一展示。对于开展激光实验,可以对照教科书上的模式一一尝试,如果能够获得当然最好,可以理论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