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导师制浅论

大学导师制浅论

ID:31141705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6

大学导师制浅论_第1页
大学导师制浅论_第2页
大学导师制浅论_第3页
大学导师制浅论_第4页
大学导师制浅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导师制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导师制浅论  [摘要]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中国大学管理体制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全新理念与模式。大学导师必定要由科研能力强、沟通能力强、对学生负责的教师担任。希望导师和学生能够形成巨大的互动意识。导师带学生搞科研,能够极大地提高本科生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以及交际能力。  [关键词]导师制人才培养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23-0025-02  面向21世纪,高校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本科学习型人才,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研究型人才。实行导师制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加强对其学习、思想和生活的指导,促使其学习观念由被动接受转

2、变为自主选择,同时导师指导本科生参加科研项目,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因此,对于完善大学新教改模式,选择导师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大学导师制却不尽完善,有些方面甚至亟待修正或提高。  一、导师制的来源与必要性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最早出现于牛津大学,牛津大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导师制”6。学生的导师由研究人员担任,他们多为品学俱佳的学者,在一定的领域卓有建树。导师制要求学生每周与导师见一次面,将自己一周内研究和撰写的论文单独向导师宣读,导师要评论,要提问,如果论文质量不行,答辩不好,会影响成绩、影响毕业。因此,学生们只好绞尽脑汁提出创新性方法与思想,这种导师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与科

3、研的积极性与创新性。该制度给牛津大学带来了极大的荣誉,几百年来共产生了近50位诺贝尔奖得主,英国首相大多毕业于此。至此,各国本科阶段教学也纷纷仿效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我国于1938年在浙江大学由时任校长的竺可桢先生首先倡导推行这种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导师制仅应用于研究生教育。20世纪90年代,中国导师制得到了全面发展。  “导师制”究竟导什么?四川农业大学政法学院的丁林教授在《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与出路》一文中提出:“本科生导师制,就是以促进本科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据在某方面自由充分发展的特殊需要,而专门为其配备导师,并给予个别指导的一种育人模式与机制。”就笔者认为,大学教师主要任务

4、是担任学生的导师,而不仅仅是授课。显然当下的中国导师制是传统师徒的深化和发展,而并没有将真正的“导师制”精神发扬光大。当前我国本科教育大量扩招,本科生教学质量堪忧,单纯实行辅导员制显然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无法实现大学的高效发展与科研能力的提高。因此,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学术互动,同时给予学生思想上与生活上的指导与帮助。以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为例,文学院领导把握时机,审时度势,果断实行导师制,促进文学院教学质量与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实现师生的良性高效互动,扩大文学院影响力,提高整个学院的科研能力以及文学院凝聚力。这是一个提高创新力的良好途径。  二、导师制存在问题的双向因

5、素6  根据当前吉首大学以及国内一些高校的资料显示,同一些英美著名大学的导师制相比,我们的制度显然是不成熟的。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其初衷虽好,但从实行的效果来看,并不让人满意。有些学生反映导师制对其大学生活基本无影响,似乎可有可无。根据笔者的实践及观察分析,当下大学导师制主要问题如下。  (一)“导师制”的定义不够明确  按牛津大学导师制发展模式,导师按理来说应由具有高资历、高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导师的主要责任是关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即本科阶段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其次是在生活上给予一定关心。毕竟导师科研任务繁重,顾及太多必然会影响导师自己科研项目的完成。《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导师”的定义

6、是“高等学校或研究机关中指导人学习、进修、写作论文的人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导师是指导老师的意思,严格区别于中小学的班主任以及大学的辅导老师。但是目前高校存在一种“导师不导”的情况,有些导师不把此当做自己的一份责任,因此这种制度有时仅仅是一种形式,学生并没有在导师制中有所收获与成长。理想的导师制应是导师对学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学术品质,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专业性学习与科研的能力。  (二)导师带学生的比例不科学6  在当前国内大学如武汉科技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学院做到了一个导师带5-7个学生的导师制度,正在逐

7、渐与外国导师制缩小差距。吉首大学文学院由于师资或经济条件等各种原因实行的是一个导师带一个班的制度,一个班平均50人,显然,和外国大学相比,这种比例是极其不科学的。资料显示,斯坦福大学的导师与学生之比为1:3,我们没有条件实现这种比例,但我们可以相对更科学地划分或细分,充分挖掘与利用学院的教师资源,启用更多的导师。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去划分生源,让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己去选择导师,在这些条件下争取一个导师带20个学生左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