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视域下高校学生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实现探讨

成才视域下高校学生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实现探讨

ID:31163745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6

上传者:U-9947
成才视域下高校学生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实现探讨_第1页
成才视域下高校学生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实现探讨_第2页
成才视域下高校学生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实现探讨_第3页
成才视域下高校学生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实现探讨_第4页
成才视域下高校学生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实现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才视域下高校学生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实现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成才视域下高校学生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实现探讨  摘要: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政治素养及其价值观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高校进一步强化中国梦信念教育,有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早日成才。a  关键词:高校学生;价值观;中国梦;成才梦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第一次提出“中国梦”概念,“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就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价值观的中国梦早已存在,既是民族的价值取向及价值追求,又是国家价值尺度及准则。对于当今高校学生而言,应准确认识自身使命及社会责任,以中国梦为目标,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中国梦为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指明方向,本文主要围绕高校大学生价值观与中国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高校学生价值观与中国梦的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提出“中国梦”发展理念。在当今时代背景之下,对于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不可有骄傲自满情绪,不能放松和懈怠,要再接再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另一巅峰,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还有赖于年轻一代的努力和奋斗。当代大学生无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中国梦”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一方面,“中国梦”5 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远大理想、成熟思想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也不例外。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外界纷繁舆论的影响,始终坚持中国梦有助于坚定信念、提供动力,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梦”是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华之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既要关注经济、政治、军事以及科技等硬实力的建设,与此同时,思想、文化以及价值观等软实力也不容忽视,其中核心价值观是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予以高度关注。不管是从历史层面分析,还是放眼于国际发展整体局势,都应在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之下培养刻苦努力、勇于拼搏、不怕失败的观念和心态,“中国梦”对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5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存在的改变会逐渐改变人的意识,也就是客观实际决定意识形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化,新时期人们的思想信念正在发生着一些改变。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也在发生着一些转变,原有的那些理想价值和信念有时成为了隐形状态。而调查显示,目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信仰等方面处于游离状态,也就是说,有时处于没有目标、没有信仰的一种状态,而且西方意识形态正在不断进行全球的文化侵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小部分学生中有时存在着信仰迷茫的问题,影响了他们的成长成才。大学时代是人生观、社会观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年学生已经基本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但存在可塑空间;对于新事物,他们具有更强的接受能力,但有时缺乏鉴别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面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注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思政理论教学是高校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应结合学生实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科学安排,具体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有助于展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发展成果,有助于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有助于展示社会科学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先进理念指导下的最新发展成果。  (2)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关注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政治思想素养的提升。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同等重要,高校教师应两方面都要抓,并且都要抓好,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拥有高尚道德情操、过硬的专业素质的合格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自己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品行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3)充分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根据心理学相关原理,内在动机及内心需求是人外在行为的主要驱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观察,选拔表现优秀的学生做示范典型,做其他学生的榜样,并且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学生以典型行为为努力目标,并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行为与典型的行为趋同。从学生中选出的榜样,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通过宣传及榜样带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和风气,使大学生行为有所参考和引导,见贤思齐。  三、高校学生是“中国梦”顺利实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中国梦”5 时曾提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将大家的梦想集中在一起,就汇聚成中华民族的梦想。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及全体中华儿女整体利益的直接体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青年大学生的梦,作为新时期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广大高校大学生是中国梦的主要承担者和实现者。  大学生是“中国梦”的追寻者。中华民族百年来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历程,正是优秀青年学生勇于拼搏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党的英明领导和指挥之下,广大青年学生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当家做主,谱写出一篇篇华丽篇章。当今时代的广大青年学生,身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和职责,理应为实现“中国梦”这一共同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寄托者。从深层次角度分析,“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让中华儿女过上富裕的新生活。广大青年学子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中国梦实现的主力军。新时期的广大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既是幸福和幸运的,同时也是光荣而艰巨的。因此,青年学生必须在思想上不断追求进步,对国家、对党、对人民饱含忠诚之心,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并把个人梦想的追求融入到对“中国梦”的实践中,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  大学生是“中国梦”5 的成就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我党长期坚持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长期坚持、拼搏的过程。高校大学生要将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奋发图强,勇于拼搏,全面发展,不断丰富自我、充实自我,早日成为国家所需要的英才,为国家建设事业的稳步推进、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在高校教育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正确引导高校学生准确把握历史使命,客观对待现存问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川生.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  伟大“中国梦”提供重要思想支撑[J].思想教育研究,2013(6).  [2]王召收,孙冉.“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8).  [3]杨红英.素质教育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探微[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4]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李振纲.文化忧思录[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4.  [6]张娅.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冲突与调适[J].西安社会科  学,2009(6).  (四川民族学院预科部)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