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

实验探究: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

ID:31180383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实验探究: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_第1页
实验探究: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_第2页
实验探究: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_第3页
实验探究: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_第4页
实验探究: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探究: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验探究: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  学生面对新的概念在思维上都有一定的距离,因为生活经验、认知程度等因素,不同的人这个距离不同,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设计好教学环节,运用好教学方法,做好思维的有效辅垫,会非常有利于缩短学生与新学概念间的思维距离.  光的折射是初中物理典型概念,教学中笔者试图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走近概念,完成概念的学习,从而引导学生逐层对概念和规律的认知、理解与掌握,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思想,让学生在一个个实验的过程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引发思考,揭示光的折射概念及其本质.同时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

2、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下面是笔者针对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中《光的折射》,以实验探究为手段开展的物理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现象引入探究,防概念空降  概念“空降”会使学生出现对概念理解形成“空心”,从而感知概念是神秘的、突兀的.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学生对概念缺乏深刻的认同,造成了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不够牢固,一旦面临新的或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就会不自觉地产生“认知背叛”.  《光的折射》教学中,笔者先从生活现象引入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1)观察“折射断笔”6.提供一杯水,让学生利用手边的笔、直尺等学习工具放入杯中

3、,引导学生从上面、侧面对水杯中的笔或尺进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思考,笔、直尺怎么会出现“折断”现象呢?(2)“模拟叉鱼”.在泡沫塑料白板上画上鱼,白板放入水中(图1),让学生用竹针对准水中白板上的鱼(看到的)叉下(如图2),通过分组实验,学生比赛,实际体验,看谁能叉准?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对“光进入另一种介质中偏折”现象的感性认识.当学生用尖针去叉看到的鱼,发现总是叉不到,吃惊之余,产生认知冲突.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激发学生对探究光折射知识的内心需求.  2旧知顺应新知,析概念内涵  顺应是把新学习的物

4、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物理问题中新模型相遇对比时,使学生脑中形成认知的认同或质疑,引发科学探究的求知欲,重建对概念的认识,使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以旧知识顺应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  学习《光的折射》内容之前,学生认知结构里对《光的反射》知识已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光的反射》相关概念,来引入光折射的基本概念:折射光线、折射角、光的折射定义.而光的折射概念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教学

5、中如果只是让学生“知道”和“记住”了“什么是光的折射”,那只是了解概念的“外围”,即对概念的记忆和本义的理解,并没有真正触及“光的折射”概念的“核心”.光的折射概念的关键是“斜射”、6“入”、“偏折”.  课堂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实验探究:(1)用激光将一束光线斜射入空杯底,杯底出现光斑.保持入射光线不变,请另一位同学向杯中慢慢加水.观察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2)用激光演示器演示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看到光在界面反射和进入水中折射的路径.并请学生用笔在白纸上大致画出所看到的现象.通过实验情景让学生看清光斜射后会进入另一种介质,并发

6、生了偏折现象,光的反射也是“斜射、偏折”,但不是“进入”而是“返回”原来介质中.光的折射现象的本质就会通过此环节得到很好的呈现(如图3).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旧知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为学生认识和理解“折射光线、折射角、光的折射”概念做足思考辅垫.光的折射概念的建立使学生对光折射规律的“定性”研究成为可能,促进了光的折射知识在学生思维中的认知发展.  3探究概念外延,揭折射规律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起点和终点.运用物理概念寻找物理规律,拓展概念外延,最终通过物理规律的探究来巩固概念,实现对概念本质特征思

7、维的螺旋上升.  课堂中学生在掌握了光的折射概念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根据光路图及光的反射,猜想光的折射规律?想探究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如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光的反射规律建立有依据的猜想及探究.  学生很自然地提出了“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及“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的猜想和探究.为使实验探究参与面广,效果好.课堂着重精心设计了四个小步探究实验.6  (1)围绕“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课堂设计了水杯和KT板(如图4,中间带缝,可以转动),学生通过激光笔斜射,发现“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通过转动半

8、面KT板,学生很清晰看到转动后的KT板上的折射光路消失.证明了“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围绕“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