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乡土文化 超越课堂教学

亲近乡土文化 超越课堂教学

ID:31184453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亲近乡土文化 超越课堂教学_第1页
亲近乡土文化 超越课堂教学_第2页
亲近乡土文化 超越课堂教学_第3页
亲近乡土文化 超越课堂教学_第4页
亲近乡土文化 超越课堂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亲近乡土文化 超越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亲近乡土文化超越课堂教学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从文化――历史层去解读美术符号,这就涉及到新课程所着力推荐的美术传承文化的取向。关于这一命题,近来学界屡有提及。笔者觉得,美术传承文化应当从我们当地鲜活的乡土文化入手。那如何将乡土文化与美术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让孩子更多地介入乡土文化的交流呢?笔者观看了大地的工作――第四回《刺桐花开》后,受益匪浅,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感悟。  一、亲近自然,了解乡土文化的历史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

2、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随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达,出现了渴望远离工业城市回归自然的思想倾向,在艺术上也提出回归大自然。于是,艺术家们在艺术领域展开了回归深广厚重的民族文化土壤的寻根之旅。“大地的工作”第四回,正是怀揣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享受自然的目的和愿望,在这块刺桐花开的热土上,它返璞归真的回到了大地上,真正的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里学习。他们带领一百多名孩子和家长,踏上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荟萃翔云镇,籍由泉州木偶戏、金门风狮爷、英都拔拔灯等文化符号,探问文化根源,诠释刺桐花所蕴涵的“红红火火,吉祥富贵”的深刻寄意。  二

3、、以“游戏性”的方式体验乡土文化5  《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如录像、参观、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儿童的美术活动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游戏”,教师应是“游戏”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应该精心组织,合理安排,耐心引导,以充分启迪“玩者”的心智,发散“玩者”的思维。  “大地的工作”第四回,题记写到:“我们无意否定某些经验的价值,只是想真正做一回‘儿童’。我们用感官触摸,用心灵体悟,用游戏验证我们的生活。”杜梁老师每次都直接把活动要求布置下来(其实更像是

4、游戏比赛),例如在第八节草人剧场,籍由泉州木偶戏的由来,以稻草人为偶。制作环节开始时,杜梁老师边手拿着一把稻草,边像孩童般肆无忌惮地往地上甩打着,“孩子们,这样做呢,是为了甩到稻草里一些残枝,便以呆会的草人制作。”说话的间隙,杜梁老师又挥动着手里的稻草,熟练地扎起了稻草人,紧接着舞动稻草人跟孩子玩了起来。这一切,逗得孩子相当开心,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也跟着甩起了稻草,那个场面,那个的壮观。在东山村梯田,在灌满水的田里,孩子们凭借着灯光,跟随着音乐,拿着制作好的稻草人舞动起来,玩得不亦乐乎。心情在飞,欢笑也在飞。  三、重在体验,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5、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立足生活,更要超越课堂,让学生亲历学习。5  “大地的工作”第四回,没有冗长的说明,活动后没有评价,有的是动手、动脑、请求支援、合作等实际行动。例如第六节“花灯筑梦”,从编草绳――糊灯笼――领灯芯――挂灯笼,每个环节杜梁老师都要求学生自己解决: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请求伙伴或家长的帮助。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合作学习的能力。更让孩子们喜欢的是第七节“拔灯探古”,“拔灯”这个元宵节英都特有的民俗活动,

6、虽然大家早有耳闻,但有参与这种活动的机会很少,夜幕降临,他们将自制的花灯点上,绵延的“灯路”引来了不少围观的村民。孩子提着灯小心翼翼的走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仿佛回到过元宵节的时候,真正体验了一回有特色的英都“拔拔灯”。  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的乡土文化,是与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增加了城市的学生对朴素自然的美感的认识与体验,同时也是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四、巧用乡土资源,探究艺术表现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因为这活环境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7、。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美术教学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有效手段。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艺术创作的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造价低廉,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教学活动:如一些俯拾即是的泥块、木料、竹子等都可用来作为泥塑、木刻、竹雕、竹编等创作活动的材料。  “大地的工作”第四回,带领孩子们在东山村梯田里,以家庭为单位,利用田地里的泥土堆砌和塑造风狮爷的形象,追溯“风狮爷”5的文化渊源,体会通过劳动创造所带来的艺术的愉悦。在学校操场孩子们用稻草制作“木偶”,心灵凭借如梦似幻的“草人剧场”获得解放和求渎。在大岭村梯田用宣纸包裸露在田间的石头,以大地为载体,寻找原

8、点,发掘事物的可能性,从劳动中获得美和快乐,实现“大地艺术”。  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