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ID:3122517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_第1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_第2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_第3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照方抓药,以验证为主。学生在做实验时,经常是按部就班地照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去做。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会主动去思考换一种方法实验,这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已不相适应。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努力深化实验改革,倡导科学素质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更新实验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

2、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依照新课标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收集信息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  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

3、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4  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笔者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首先进行预习点拨:“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它能否像氢气一样夺取氧化铁中的氧呢?两个反应的装置是否相同?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通入的一氧化碳能否都与氧化铁完全反应?2.如何使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不散到空气中?3.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4.应将氨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作哪些改进?绘出改进图。”笔者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设计装置,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连接仪器,教师最后归纳总结。教材中还有许多实验可改为探索

4、性实验,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酸、碱、盐的性质实验,等等。  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变封闭式实验为开放式实验  人类对化学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阶段性,某些问题还没有确定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能把某些问题的答案讲得太绝对。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笔者不给学生描述现象,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来描述,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入开

5、放性实验,其意义不在于立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在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索、追求,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相对正确的结论,这才符台科学发展的规律。  四、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4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造就了大批缺乏创新意识的学生,也使教师惰于创造。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从自我做起,潜心挖掘教材,对教材中实验存在的缺憾大胆改进。  如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的实验,教材上有用白磷验证的办法。白磷属于剧毒品,取用时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置锥形瓶内,还未称量好整个装置的质量,白磷就自燃了,这样不但危险,也不利于验证。因此,笔者这

6、样改进:取一小粒火柴头(将火柴折断后得到)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加热试管,让火柴头燃烧后再称量,可以观察到天平仍平衡。同时还能清晰地看到试管内生成的白烟,且白烟不断下沉,进一步说明了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改进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活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改进实验手段  要想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多样化的实验手段。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把一些在教室做不了的实验和不适合做

7、的实验(如比较硫在空气中和在纯氧中燃烧现象的实验等)制成教学软件在课堂上放映,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此,笔者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编排,即每一小组中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深刻,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4  如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时,笔者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装置。要求组内各同学互

8、帮互助,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积极转变角色,以促进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动手、个个有收获的目的。由于教师提供给各组的仪器不尽相同:有的有试管、广口瓶,有的有锥形瓶、平底烧瓶,有的有单孔橡皮塞,有的有双孔橡皮塞等,故各组学生设计的装置都不一样。最后各组由组内表达能力好的一人做推销员介绍装置的优点,由全班同学评价。学生看到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