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ID:31312053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_第1页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_第2页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_第3页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摘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的基础,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他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对于开拓个人的视野,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都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教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79-01  语文课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课中的基础。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它关系到人文修养,发展健康个性,培养健全人格。它关系数、理、化、政、史

2、、地等课程的学习,甚至很多已经与语文学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依赖的关系,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阅读教学实际上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它虽占时多,耗力大,但效果差。关于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难以提高4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训练以达到形成良好的稳固持续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尽可能地把课文分析讲解得足够细致、足够透彻,唯恐有丝毫的遗漏

3、,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的。而在如今,开放性题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加强的大环境下,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必然面临更大的考验。对于此方面能力的缺失,如果简单地归之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而尽量加大训练的力度,必然使学生事倍功半,阅读能力也难以提高。  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那就是自主读书的习惯。上课前预习课文,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抓住课文的重点,摘抄名言名句,记读书笔记,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等等习惯,如果学生的眼界只局限于课本,那语文成绩也未必上得去。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拓展他们的眼界,积累语文知识,不知不觉中提高阅读

4、能力。只注重了课堂上的所谓“精练”,却忽略了适当的课外阅读,读死书,不善读书,能力不能提高。  二、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思路,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阅读课也好,作文课也好,都流行一套程式。”教师按这套程式去教,学生按这套程式去学,都不必动脑筋。  1.阅读文章我们应该是从整体上来把握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外延。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笔者来说,拿到一篇文章来读,肯定不是第一步就探讨其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我们一定是想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整体把握课文才能追随着作者的气势,更加深入地

5、了解文章。如果支离了文章的完整性又怎么能真正懂得文章,懂得作者呢?  2.要精读、细读。阅读教学中,一开始把握整体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接下来的任务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分析其局部的意义,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基础知识能力。细读的过程也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4  3.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应要求在阅读过程中勤于动笔、划要点、编提纲、摘佳句、作批注、写心得等。在读书的同时动笔,可以使阅读细、深、透、活一些,要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动笔的习惯,不但有利于语文教学,而且有利于整个中学基础教育阅读时动

6、笔,将手脑活动与思、看、记配合在一起,也可以有效地开发大脑的潜能。  4.朗读很重要。在精读、细读这一过程中,朗读的作用应该加强,文字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朗读是思想和情感在发声,一篇词汇丰富、语言精彩的文章,如果只是默不作声地看,有时很难全会到其思想和情感的力度和层次,自然也就难以真正掌握表现这些思想和情感的文字。通过朗读,将文章中蕴涵的思想倾向、内涵深刻体会,将语言的词句和篇章整体、要旨和表述、意味和感情色彩通过朗读加以沟通,融为一体。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创新设问  近几年,提问设计法非常盛行。“提问

7、设计”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有许多问题暴露了出来。往往是一堂课提出的问题满天飞,课堂气氛十分热闹,但是对课文的主旨、内涵却很少能深刻把握。提出的问题过多,导致学生很难从文章中筛选重要和有用的信息。针对这一问题,本人从实际的教学经验中参照了近些年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出了以下要重视和注意的内容:  1.虚拟提问,引导学生的求知欲。4虚拟提问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自己主动去解决问题的开始。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出来,才能更有效的使语文课上得有内容、有

8、意义。在教学《最后一课》时,就设计这样的问题:韩麦尔先生也是一位教师,读过课文后你们敬佩他吗?小弗郎士和我们许多同学一样,你们喜欢吗?这样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弄懂文中两位主要人物是怎样的人的求知欲。  2.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意提问的启发性,这也是启发性教学的要求,设计好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需要教师细致地研读课文,筛选借鉴参考资料中的信息,删繁就简。具有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