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激趣教学

创设情境 激趣教学

ID:3139156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创设情境 激趣教学_第1页
创设情境 激趣教学_第2页
创设情境 激趣教学_第3页
创设情境 激趣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设情境 激趣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设情境激趣教学  【摘要】枯燥乏味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已成为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桎梏.初中数学必须构建以提升学生兴趣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激趣教学策略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望能够给初中数学教学以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激趣;教学;策略  讲解、运算、题海战术构成了数学教学的僵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数学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课堂缺少生趣,学生的生命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学习主动性受到扼制与抹杀,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新课改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其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2、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生命个性的尊重.数学是逻辑性与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激趣教学策略贴近初中学生的知识认知规律,以兴趣作为学习的强大驱动力,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趣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在生活数学问题积累的基础上,才形成了以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数学学科.生活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入生活情境,能够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与兴趣.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知,生活化的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完成新知的建构.例如学习“圆”4的过程中,教师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为什么

3、自行车的车轮是圆形的?为什么不做成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呢?学生被这些生活问题所吸引.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也不做成椭圆形呢?学生们说这样在行进的时候就会形成高低不一的颠簸状态.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中去观察与思考,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以数学的观点去解释:因为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都相等.再如在讲解平行线一节时,教师让学生观察铁路的两条铁轨的特点,观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平行现象,使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可见,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吸引学生,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出发饶有兴致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趣  以问题为中心促使学

4、生产生探究兴趣、激发探究欲望,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义也是重要教学手段.但是传统数学“输液”式的教师讲解与灌输,致使学生缺乏产生问题意识的土壤.无问题意识也就产生不了探究的动力与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使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促使学生深入探究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一节内容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要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不需要爬上旗杆,能在地面上就得知旗杆的高度吗?应该如何测量?这种富有挑战与兴趣的问题,会促进学生思考,通过思考利用所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问学生:到影院去看电影,是通过哪些数据来找到自己的座位的?

5、学生回答,是通过几排、几列两个数字找到自己的座位.学生通过在电影院找座位的过程,理解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是一一对应的关系.4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挖掘引发学生兴趣的数学知识点,可以使兴趣成为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动力,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创设操作情境激趣  数学是一门融实践性与抽象性于一体的学科.而数学知识的直观呈现可以使数学知识简单化.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操作情境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乘方运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对折,反复对折几次后,教师问学生:如果这张纸的厚度为0.03毫米,我们把这张纸对

6、折32次,这张纸有多厚呢?有的同学猜测有课桌那么高,还有的猜测有教室那么高,还有的说有教学楼那么高.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有的同学能够思考列出算式:0.03×232,当学生通过运算得出其高度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时,都感到非常惊讶,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乘方的意义.在学习“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时,笔者让学生通过自制的纸质三角形用剪刀将不相邻的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剪下来,摆在一起,其构成的角正好与三角形的外角重合,从而得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定理,然后让学生进行证明就显得更加直观了.  四、创设评价情境激趣  新课改提倡生本课堂理念,其基本要求就是使

7、学生全员参与教学过程.但是我们平日所重视的是单一的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并且只偏重于知识的探究,教师是课堂评价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听从评价的群体,扼制了学生主体效能的发挥.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发现对方数学学习中的优势,并通过交流实现经验的互补与技能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图像”4一节时,课堂上部分同学感觉知识比较抽象,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班上有一名同学在课堂反应相当快捷,知识接受得快,并且能够准确完成相关题目.小组内的学生对他的表现进行了肯定性评价,并且向他“取经”,这名学生说:“我课外通过网络学习、查询,并且看了课外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