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材例题处理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处理策略研究

ID:31393827

大小:10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处理策略研究_第1页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处理策略研究_第2页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处理策略研究_第3页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处理策略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处理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教材例题处理策略研究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本中,例题是初中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正如它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所占比例同等重要。从目前国内初中数学开展教学活动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教材例题的认知不够深入,教材例题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数学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之后从多个方面出发,对如何恰当、科学、合理的处理数学教材例题提出了笔者的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例题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52-

2、01  一、初中数学教材例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过渡作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令教师们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怎样把学生从之前课堂的学习内容引入到新的教学内容之上,并且保证这个过渡显得平缓而又自然,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在这里首先所要介绍的,正是初中数学教材例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过渡作用。如下面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教材P129例2:  例2:填空  (1)=,=;4  (2)=,=(b≠0)。  让学生直接进行这一道例题的解答,对学生而言无非是一个挑战。我在例2前面加了一道新的例题:  例1

3、: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c≠0);(2)=.  这样既巩固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又让学生初步体验了运用分式的基本性可以将分式进行变形,且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尝试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完成对分式的变形,让学生能较易理解掌握。  2.认知作用  教学活动是一个学生不断的接触新知识、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到运用新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是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也是一个触类旁通的课程,特别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更加强调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即学生掌握了一个知识点就能够解决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例如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不仅要学会解决以X

4、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组,还应该学会以Y、Z等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组,这就是把握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是数学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  二、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处理策略  1.肯定例题4  教学教材的编订需要经过层层审验,最终通过方案形成书本、出版外售,整个过程是严谨的,是科学的,也是负责任的。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用于初中教育阶段使用的数学教材,是我国国内运用范围最广的、使用人数最多的初中数学教学教材,它的质量是毋庸置疑的。上面我们已经提到,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具有过渡作用、认知作用和检查作用,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促

5、进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推动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我们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首先发挥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基础作用,琢磨不同板块出现例题的不同作用,让教材例题为教学活动提供最基础的辅助作用。如新人教版八上教材P36例1:  例1,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钢架中,AB=AC,AD是连接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SABD≌?SACD.  我将例题变换为填空式的例题:  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钢架中,AB=AC,AD是连接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SABD≌?SACD.  证明:∵D为BC的中点  ∴=  在?SABD与?SACD中  =(已知),=(

6、已证),=(),  ∴?S≌?S  这样变化例题目的为了逐渐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证明能力,同时又关注学生逻辑推理的书写格式,所以将其从解答题改成了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也规范答题格式。  2.变式例题4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把握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候是类似的,有时候又存在着些许的区别。教师在运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的时候,不能拘于书本,不能教条化的运用教材例题,要学会灵活运用教材例题,甚至要学会修改例题,为达到更好的教学质量服务。  例如新人教版八上教材P80例4:  例4: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形

7、,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追问:本题还有其他证法吗?  我给这道例题增加了新的变式问答:  变式1:如图2,若点D、E在边AB、AC的延长线上,且DE∥BC,结论还成立吗?  变式2:如图2,若点D、E在边AB、AC的反向延长线上,且DE∥BC,结论依然成立吗?  (图1)(图2)(图3)  这样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进行简单的综合运用,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传鹏.数学教学中对书本例题的使用例谈[J].教学与管理.2012(07)  [2]张锡洲.

8、例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设计[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