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文悟理 缘理而发

品文悟理 缘理而发

ID:31394545

大小:11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09

品文悟理  缘理而发_第1页
品文悟理  缘理而发_第2页
品文悟理  缘理而发_第3页
品文悟理  缘理而发_第4页
品文悟理  缘理而发_第5页
资源描述:

《品文悟理 缘理而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品文悟理缘理而发  【习作巡诊】  人生剪枝  大家都知道,果园里的园丁有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剪枝”。剪去过密的、枯黄的枝条,果树们都显得格外精神干练,它们不会再过多地把养料浪费在枝条上了。如此一来,它们便可以一心一意地结果了。  果树需要剪枝,我们当然也需要。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滋生一些坏习惯和坏毛病,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于是,老师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们就像园丁一样,教育着、感染着、熏陶着我们,帮助我们剪去多余的、长着蛀虫的枝条。经过剪枝的我们才不会浪费养料做无用功,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茁壮成长。所以,我们要把自己“剪”干净了。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

2、的文学家。但是他也曾有过一段轻狂的年少岁月。他曾经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被学校强制退学。不过,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不断反思。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就会立即改正,最终成为一代文豪。12  可是,有些人的心里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可能都实现的梦想。为了达到两个目标,他必须摒除杂念,艰苦地奋斗,却总达不到更好的层次。为什么呢?世界上没有完美,你想定要做这一件事情,就不应该想另一件,因为西瓜和芝麻不会都给你。如果你想要果树多长些果子,就得适当剪去妨碍果子生长的枝条。否则,果子就会又小又酸。既想多长好果子,又想要枝繁叶茂,这是不可能的。  也有些人没有及时为自己剪枝,造成了无法弥补的

3、错误和遗憾。秦始皇统一六国,理应是造福百姓,却给黎民百姓和华夏文化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增加赋税、焚书坑儒……他听信了奸人之言,却不听好言劝告,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秦始皇的下场和托尔斯泰的成功令我们深思。我明白了,我们要懂得“剪枝”的学问,认真地为自己找出不足,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自负,不贪心,专心致志,从而获得不断的进步。  我们的人生需要“剪枝”,保证主干的发展,不走“歪门邪道”,不旁逸斜出,用正确的“姿势”奔向理想。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目出自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部分。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个孩子到果园去,看见爷爷正在梯

4、子上咔嚓咔嚓地把果树上的一些枝条剪下来,他拿起一根枝条,说:‘爷爷,它们长得好好的,你把它们剪掉多可惜!’爷爷说:‘傻孩子,剪掉它们,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爷爷剪枝条的事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确定一个议论中心,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请大家阅读上面的习作,看一看命题有哪些要求?该习作是否符合写作的要求?同时想一想,本文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地方需要再加工?  【病理透视】12  1.师生初诊:学生交流对材料的理解,以及课前“初诊”的意见  洪老师:这则作文命题有哪几个要求?小作者的文章做到了吗?  生1:材料中有四大要求:一是根据故事的启示确定写作

5、的中心,二是联系实际,三是写一篇议论文,四是题目自拟,这篇作文都做到了。  洪老师:不错,从基本要求来看,本文没有大的偏差。作为一篇材料作文,我们必须首先仔细品读材料,在对材料的斟酌中找到写作的突破口,品文悟理,缘理而发。对材料主旨的把握往往决定了你的写作思路。小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则材料的呢?材料可不可以给我们其他启示?  生2:小作者的文章表达了她的见解:文中的果树象征着人生,而结出硕大香甜的果实就是人生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必须学会“剪枝”――剪掉那些影响我们成长的坏习惯、坏毛病或是各种杂念。不过我以为还可以有更丰富的理解。比如果子象征远大的理想,枝条则是为了理想不得不舍弃的

6、东西。那些枝条可能就象征着分散精力的不良的兴趣爱好。  洪老师:很好,正如材料所说的“剪掉它们,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为了实现目标,我们也应该学会放弃。不过,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既不能脱离材料,又不应完全被材料束缚。大家认为这篇习作做得如何呢?  生3:我认为材料作文应该能“推而广之”,小作者主要以托尔斯泰改正错误终成文豪,以及秦始皇不愿放弃贪念以致国破家亡的悲剧这两个事例,论证了“人生需要剪枝”的观点。我认为补充的材料比较得当,论证有力。  生4:文章还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更严密,更有说服力。  洪老师:看来大家已经充分发扬了“表扬与自我表扬”12的精神(生笑)。下面

7、,我们还是来个“批评与自我批评”吧。  生5:我觉得放弃是另一种形式的选择。我会将文章的论点确定为“学会选择”。果树放弃了多余的枝条,选择了果树的责任――结果。好比农民工选择离开家乡宁静的生活到都市打拼,是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藏族人格桑德吉主动申请去大山脚下给门巴族孩子上课,十三年如一日,他选择了清贫与奉献……(掌声)  生6:小作者的论点正确,但未必是唯一的,我们在品读材料的时候可以多角度立意。品文悟理,每个人的感悟未必相同。我以为果子可以象征一种精神,如“坚守”,那么枝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