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

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

ID:31417357

大小:11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9

上传者:U-9956
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_第1页
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_第2页
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_第3页
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_第4页
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  2013年11月12日至14日,笔者有幸参加了甘肃省张掖市高中数学新课改优质课评课工作,参赛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技艺、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都深深地折服了我.多个生动活泼、务实高效的场景,让人拍案叫绝至今在脑中回荡.本着抛砖引玉,交流学习为目的,在此回顾反思,在与您分享的同时,期盼您的批评指导.  1精湛的教学环节的预设与生成  1.1精妙绝伦的点题情境预设与生成  记实13号参赛老师:刚上课,老师一言没发,直接用多媒体播放手影戏的片段,此时无声胜有声,播后老师接着说:“同学们你在享受这形象逼真的手影戏时,是否思考着它是怎样形成的?其原理又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老师顺手板书了课题.  点评精美的手影戏,寥寥数语,轻松愉快、自然有趣、快捷提神地营造出了一个学生所想要迫切解决的一个数学悬念,切中了课堂主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的精、气、神.  记实26号参赛老师:上课铃刚响,在多媒体里播放出我国某次阅兵式的部分记录片,它从不同角度展示出让人为之震撼的军威,顿时学生精神大振,停播后老师平静的说:“9 如此逼真传神、反映全貌的动人立体场景,它的拍摄技巧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投影与三视图”.  点评教师紧扣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并把学生的情绪调控到最佳学习状态时,进行主题教学,自然合谐又高效.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记实34号参赛老师:从《题西林壁》不同角度看事物会有不同的发现,不同的感受的特点点出了课题,接下来又介绍生活中的三视图的应用,从汽车到飞机,从生活到军事展现出三视图用武之地.  点评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由文学诗歌引入数学概念,体现了教师的“亲和力”和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从中说明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能应用于生活,展示了数学的深层价值,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三视图画法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了自然过渡的铺垫.  1.2一题多变步步攀高的变式预设与生成图1  记实47号参赛老师:  如图1所示,以概念形  成的长方体的三视图素  材为中心,通过平面的切、割手段为主线,在空间几何体作出对应三视图的指令下,在学生独立思考、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集体合作,进行反复思辨,逐个作出对应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系列过程中,突出了一个几何体“变”字,变出了一组相互关联各有侧重的趣味题组,变式1是由长方体沿底面对角线竖切一半后的三棱柱;再旋转180°9 为变式2,突出眼见为实,不见为虚的线条画法,与同一几何体正视面不同,画法难度不同,三视图也不同,由此得出画实体的三视图,合理确定正视面的重要性;变式3是由变式2沿两侧底面对角线切去一半的三棱锥;再将长方体切去一角为台体的变式4.  点评问题演变亲切自然又有趣,这些变式,变在了当变处,抓住了重点,切准了关键,练在了该练处,突破了难点,提升了能力;一题多变多用,使学生在较为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步步升高,由简单到复杂囊括了常见几何体柱、锥、台,不仅省时省力,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又暴露出问题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对于三视图的理解与应用更广更透;例题、习题的选择不追求“新、奇、特”,不使用大量缺乏相互关联的题目,较好地体现了数学的连贯性、目标的明确性、概念和方法的目的性.  1.3水到渠成自然过渡的衔接预设与生成  记实56号参赛老师:在学习完第一个问题――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后,教师给出了一幅画面,画面上一翩翩少年坐在环境优美的公园里的一个长椅上,紧紧依偎着一个后脑勺微微卷发的“人”身旁,炯炯有神的眼睛凝视着对方面庞,老师让学生猜一猜他俩是什么关系,学生窃窃私语,指名一学生回答时,他面带羞色地道出是情人,绝大多数同学点头识可,接着老师又给出了这“人”本来面貌,学生几乎都惊叫了起来,原来是一只家犬,这时老师平静地说道:“两图片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的视角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物体面貌,我们必须从多视角观察物体,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三视图”.  点评9 老师仅用两幅图片,不足一分钟的时间,引入了学习主题,谐趣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拓宽了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联想与类比能力.  1.4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预设与生成  记实67号参赛老师:把学生按前后座位分成六组,每个小组分给若干个积木,问题指令是各组自由组拼积木,画出对应几何体的三视图.各活动小组首先对几何体组拼、测量、画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等工作细化分工,老师也参与到各小组进行交流指导,并提醒学生要细心观察和认识几何体的几何特征,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亲自实践、合作交流完成了三视图,最后选择各组的典型错误和优秀作品,用实物投影展示,在全班交流分析,对画法的缺陷作补充完善,易错问题得以纠正.  点评授课老师所选合作交流的主题,抓住了内容的本质与核心,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特点;分组合理,组内分工明确;老师先明确学习目标,教给学习方法;虽然每个小组成员的资源、角色以及责任不同,但能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老师巡回参与监控整个学习过程,最后在全班交流讨论疑难、关键、重要之点,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通过辩论,使原本“填鸭式”的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动态的、闪烁着学生智慧之光的生成过程,实现教学目的,教学效果好.  1.5提纲掣领、结构严谨的板书预设与生成  记实71号参赛老师:如图2所示.图2  点评9 最上面写空间几何体,正下方对着三视图,中间用双箭头连接,书写出了三视图的两个核心问题:由几何体作三视图与三视图复原几何体;在三视图下方将三个视图自然摆放,在主视图上方写前后两字用单箭头连接,下方写高宽二字,同样的方式板书侧视图与俯视图,类比书写出概念要义与最本质的区别和联系;在三视图后面写正投影,三个视图之间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给出了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及三个视图之间的逻辑关系与数量关系,从而提升了作三视图的方法规律,让人一目了然,给师生留下深刻印象.  1.6精导妙引生生互动的全程预设与生成  记实82号参赛老师环环相扣的系列活动:  活动1:投影仪呈现两幅桂林山水图片和《题西林壁》诗,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有不同的发现引入课题,而后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引入三视图相关的概念,说明了三视图是空间几何体的一种表示方法.  活动2:以两个放置方式不同的正方体的正视图为例,讨论探究一几何体对应的三视图是否唯一?为什么?  活动3:探究长方体的三视图大小的数量关系,先让学生在三视图上标出对应长方体的长宽高,再由学生讨论归纳出三视图的三个视图在量上的关系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活动4:作出四棱锥和圆锥三视图的尝试性练习,方式是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注意留心学生的易错点,评讲时重点突破.  活动5:再作圆台和球三视图的深化练习,并通过两个变式练习巩固加深作三视图的注意事项,其中变式1为:画出圆台和球的组合体的三视图;变式2:通过变化球的大小,探究三视图的变化,从而说明实虚线的画法.  活动6:给出部分几何体三视图说出原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其方式是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教师启发引导.9   活动7:能否根据一个或两个视图确定几何体的结构特征问题讨论,从中说明“三视图是统一的整体,片面看待是无法全面把握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其中问题是:画出一几何体(小立方拼出的实物图)的三视图并变式练习,变式1为,通过增加小立方体来探究三视图的变化;变式2为,通过给出三视图中的两个来探讨所有可能出现的对应几何体(用小立方块垒出).  活动8:讨论:既然两个视图不能确定一个几何体,那么三个视图可以么?提问学生,并寻找不同意见,引发讨论,刻意形成两种对立观点,为后续活动做铺垫.  活动9:辨析提升,“给定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是否唯一确定一个几何体(忽略几何体内部镂空,忽略尺寸)”.  点评用恰时恰点的一串串问题搭建学生活动平台,引领驱动学生,在学生的思维最近区设问,以大问牵主题、以小问抓重点、重关键、突破难点;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设计问题环环相扣的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步步深入;在思维冲突最尖锐之处精导妙引,掀起了教学的一个个高潮;问题活动序列设计起点低,步子小,师生、生生交流,质疑、讨论等双边、多边活动多,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好.  2值得商榷的三个问题  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课改上,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地进行了情境创设、过程设计、变式设计、活动设计,忽视了教材挖掘与利用,我认为值得推敲的地方有:9   2.1关键点处理过粗  三视图不是零的起点,小学、初中通过最简单的几何体两次出现过这部分内容,学生已有较为全面的感性认识,高中教材是第三次学习,必须要求达到理性的深化,要形成完整理论系统的同时,还应从构成空间几何体的点、线、面三要素揭示三视图的本源.三视图是三个不同方向上的正投影,每个视图其实都是仅改变正方向维度的压缩“饼”,从概念上说应是一个阴影图,为美观又简约,全面突出平面图形中点与线这两个基本元素,画为一个对应多边形的轮廓图,其长、宽、高分别指几何体所在空间的左右、前后、上下的最大距离.一次性投影生成的三视图,学生很难看出问题实质,因此,动作要分解,过程要细化,一要慢镜头投影,先投正视面看到的几何体顶点,再以点代线,由线再定面;二要呈现平展过程,三个视图位置摆放形成过程是,主视图不动,侧视图逆转,俯视图下旋到同一平面的结果.在此埋下伏笔,再由三视图来确定几何体时,自然是前者的一个逆向过程,平展变旋转,压缩变平移或拉伸,即主视图不动,侧视图沿高顺转90°后平移或拉伸,与主视图高对齐;俯视图沿宽上旋90°,与主视图宽重合,由此形成空间几何体的轮廓图后,再连线成面复原出对应几何体.这本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参赛老师都停留在了一个感性认识层面上,给出一个三视图,学生猜出一个几何体,至于为什么,都没有给出正面回答.  2.2PPT堆积、喧宾夺主式教学  表面热闹非常,又很“现代”,实则是一种严重的“冷堂”9 现象,反映了课堂教学中主导和主体之间不能产生联动或互动的僵持状态!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围绕教学内容频繁地转换媒体、展示课件,可学生却走马观花,应接不暇,来不及记忆、思考和归纳,对所学知识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没有留下深刻印象.  2.3PPT制作与导学案编写,删减了课本中一些经典习题,增补了大量的资料题,我认为课本课本,一科之本.课堂教学应“以课本为本”,因为教材编写意图、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顺序是专家们反复考量的,语言是字斟句酌的,例题是反复打磨的,习题是精挑细选的.因此,在处理教材时,内容顺序的调整要十分小心(否则容易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离),例子可以根据学生基础和当地教学环境替换,但所换的例子要反映教科书的意图,要能承载书上例子的教学任务.  3两点启发与反思  (1)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要更新教学理念,摆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非教非授”教学方式之间,在营造的“感之悟之”学习环境之中,使学生“身心皆行道”.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  一要设计自然流畅水到渠成的教学过程,使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认知过程相融合,在推陈出新中不断归纳和概括数学概念、原理,在多个为什么中加大知识的应用,把数学教得平易近人、精简实用.  二要有问题引领驱动的强烈意识,在情境设置的巧妙处、经验与新知的衔接过渡处、教学环节间的转换处、课堂上的随机应变处、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关键点处、学生理解难点处、当前内容的本质与核心点处,恰时恰点为学而设问.9   三要有饭要自己吃的行为方式,使学生在多个为什么中,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集体交流、相互补充的学习活动中去学习.  (2)落实好集体备课磨课的长效机制,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活动设计、导学案编写等工作,量大面广、费时费力,每个课时的教学设计都由一人独立完成,困难很大.为此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分工合作,每课时定一位主备老师,广泛搜集整合资料,拿出预案后,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下,由4―5位老师参与备课磨课活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来优化设计,并反复琢磨修定预案.  二要三思而后行,同课教师在集体讨论时,要静心听闻,而且要善听、会听,听到“无声之声”.只有兼听则明,才能真正了解说课人改革的真实意图,再经缜密思考后,结合自己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改革自己的具体授课方案.  三要扬长避短,一节成功课的关键,是看教师是否能够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别人可能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有的甚至是这些老师成功的法宝.对这些意见或建议,教师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参考”,符合自己“习惯”的可以“吸纳”进来,但决不能“照搬”别人成功的经验.因为课堂是不可能复制的,尤其生成更不可能重演.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