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

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

ID:31454446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_第1页
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_第2页
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_第3页
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_第4页
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  摘要: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语文教师要与德育结缘。德育课堂强调心灵的碰撞,力求学生敞开心扉,设身处地地体悟作者的心灵,能够心”和“心”相通;教师要让学生感知课文中的形象,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做到“情”与“情”相融。让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育德的作用。  关键词:育德;高中古文;有效渗透  “教育就是生长”“一切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人格”,语文的学科性质注定了语文教师要与德育结缘,育德因素的挖掘与实施意味着发现并渗透语文学科中的有利因素,以实现学生思维拓展、精神成长、灵魂丰满、人格健全。  一、文以载道  从古至今,语文的学科基因决定了语文必然肩负着

2、教育与教养的双重任务。“文以载道”,是影响深远的唐宋古文运动的意旨集中口号。“文”就像车,“道”就像车上的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到达目的地。文学,尤其中国古典文学也就成为传播思想的手段和工具,这样一来,古文的功能就偏向了教化目的。可以说语文教育的基因里就肩负着知识与育人的双重任务。想一想,哪一篇古文,哪一部古典小说,哪一篇古典诗歌,哪一个古代神话故事不是文质兼美、寓道理于文辞呢?  二、育德能否强制6  教师能否利用教师对学生的优势地位而迫使学生接受或认同其未被质疑的价值观呢?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控制与主导的地位,教师将其认为有价值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但是,“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把教育

3、者提出的教育要求变成了自我要求,并把它付诸实践的时候,教育目的在他身上才能真正实现。相反,没有自我教育,就会变成一种野蛮的灌输,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摧残,实际是一种反教育。”学生不是接收的容器,他所获得的价值判断,不论是主观或客观中立,都应该完全出自于个人自由的决定与选择。因此,育德不能简单的强演为政治灌输。  三、让“心”和“心”相通  肖川博士提出“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通过对话探求真理的地方。”“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德育课堂强调课堂中心灵的碰撞,其实质就是养心,养心是教育的本质所在。甲骨文的“教”,右边“文”中有一个“心”,所以教育应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教

4、育之道,道在心灵。语文课本中的许多古典诗词、散文、小说、寓言、戏剧,都蕴含着滋养心灵的人文精神,教学中要努力挖掘这些育德因素,力求让学生敞开心扉,设身处地地体悟作者的心灵,让“心”和“心”相通,实现学生的生命发展。比如高中文言文经典篇目《报任安书》,文题就可提示内容为司马迁回复朋友任安的一封信。这是司马迁用血泪写成的至情之文,是伟大心灵在经历折磨和碾压后的自我剖白。  细观全文,作者在一抒胸中之块垒的同时,反复陈述的核心话题是为什么受到极度侮辱而苟活。关于生死选择这个看似形而上的话题,实则是最直面现实人生的话题,要作为重点和难点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品读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6  在

5、讨论环节,设计问题:  1.在信中,司马迁陈述了受极辱而不自杀的三个理由。请先用原文句子回答。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并陈述这三个理由。  小结如下:第一是身份低微,世俗所轻,死无价值;第二是士不可辱,受辱后再死节已晚;第三是父志未竟,文采不表于世,没世无闻,古人惟耻。  3.你理解司马迁的生死选择吗?说说你的看法与评价。  生:要是没有价值地死去,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真的很震撼,但做到实在太难了,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人轻生。所以,司马迁很了不起。  教师补充并小结:今天“刑不上大夫”被很多人误读,它的意思是士可杀不可辱的气

6、节,历代典籍中常见到的士大夫犯罪后引颈自裁的实例,就是践行这一条高贵的原则,比如李广。  司马迁在信里反复强调受辱,反映的正是他悲愤、痛苦、无奈的心理,因为他不是不愿意自裁,含辱忍垢地活下去是为了完成《史记》。也就是说,他在清醒地受辱,而清醒地受辱,是何等的痛苦与折磨!更何况他所受到的处罚是刑罚中的最具耻辱性的腐刑,但凡有血性的男儿,都无法淡然面对。  所以,与黯淡地死去相比,隐忍地活下去才是更艰难的事。在惨淡的命运面前,这种倔强的反抗突显了人性中最伟大的一部分,这种无坚不摧、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力量是人类精神熠熠闪光之处。6  假若有一天,内心的痛苦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们生命里,要想到司马迁

7、的精神,要为自己的生命找到活下去的支点,完成对自我生命的救赎。  通过深入阅读与讨论,学生们的“心”跨越千年与作者的“心”惺惺相惜,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并深入思考司马迁的文学观和价值观,领悟他的人生价值和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四、让“情”和“情”相融  高尔基认为:“只有当读者亲眼看到文学家向他表明的一切,当文学家使读者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根据自己的印象的积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