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突破 专题六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专题训练

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突破 专题六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专题训练

ID:31473361

大小:57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1

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突破 专题六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专题训练_第1页
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突破 专题六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专题训练_第2页
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突破 专题六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专题训练_第3页
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突破 专题六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专题训练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突破 专题六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专题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专题六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时,一个农民想要获得与卿大夫相当的地位,他可以采取的最合法的途径是(  )A.从商挣钱B.世袭C.多生产粮食布帛D.在战场上杀敌多立功2.“戊戌政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感。”这段材料说明了(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取得成效B.变法立新不破旧导致民不聊生C.裁撤冗官增加了变法的阻力D.变

2、法过程中地方阻力相对较大3.世界近代史上有一次改革,有人说是“地主的悲歌”,有人说是“农民的盛宴”,有人说是“历史的转折”。这是(  )A.日本大化改新B.俄国农奴制改革C.中国的改革开放D.美国的罗斯福新政4.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和1933年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  )A.消除了阶级矛盾B.制约了农业的发展C.调整了工农关系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5.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面临严重外患;但到了19世纪末,两国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日本(  )A.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走上封建道路C.遭到西方的侵略D.沦为

3、半殖民地二、判断题阅读材料后判断: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措施典型代表意义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珠海特区等特区成为中国发展外向型的排头兵;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沿海城市开放14个南通、连云港等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措施典型代表意义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开放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陆开放重庆、成都、满洲里等实现了中国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相应的括号内写“A”;

4、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写“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写“C”。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6.自1978年起,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程。(  )7.邓小平最早提出了建立经济特区的构想。(  )8.我国经历了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的开

5、放历程。(  )9.内陆开放后我国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了。(  )10.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快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增强了国民经济的活力。(  )三、识图题11.(1)请将以下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相对应的方框内。A.被誉为“共和国胸前耀眼的勋章”的城市B.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C.被誉为“龙尾”的长江沿岸城市(2)据图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材料分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646年元旦,新政权以唐代律令

6、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全面向唐朝学习……701年又发布了《大宝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大化改新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了以开元盛世的唐朝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

7、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 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掀起了二次创业热潮。他们瞄准市场,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蘑菇、花木、葡萄种植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和效应,并涉足旅游、加工制造等新兴产业;聘请农业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推动了种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成立行业合作社,统一购买原料、提供技术指导、签订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扩大了销售渠道……取得了良好效益。——摘编自《经济生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大化改新成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

8、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在重庆积极宣传维新思想的思想家是谁。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