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则》之变对班级德育的启示

《守则》之变对班级德育的启示

ID:31487008

大小:10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2

《守则》之变对班级德育的启示_第1页
《守则》之变对班级德育的启示_第2页
《守则》之变对班级德育的启示_第3页
《守则》之变对班级德育的启示_第4页
《守则》之变对班级德育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守则》之变对班级德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守则》之变对班级德育的启示  从1955年第一版《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公布至今,时间已是一个甲子。历经多次修订之后,2015年8月,教育部印发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新版《守则》)。相对于最近的2004年版本(以下简称旧版《守则》),2015年版《守则》有了大幅度改动。不仅取消了有辅助功能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且从结构到文本,都具有一定的创新。以教育学的视角来审视,《守则》既是中小学生成长的规则制约,也是学生发展的方向指引;既是学校借以教育学生的依据,也是学校育人制度变革的参照,因此,《守则》本身自然承载着

2、学校教育发展与变革的理路。本文将从班级这一最基本、最直接的《守则》应用层面,来探析《守则》之变对学校教育,特别是对班级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内容之变,彰显生活、行动与情怀  无论是哪一版的《中学生守则》或《小学生守则》都留有那个时代的印迹,因此,2014年,《守则》的征求意见稿一经发布,就立刻引起了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人们在讨论《守则》的变化之时,既有对文献本身的思考,但更多的是在怀念自己的童年故事。所以,从教育的角度来解读《守则》,我们必然需要对《守则》的时代性做出应答,这样,或许才能更好地理解《守则》对当下

3、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的意义。  1.关注生活,《守则》的内容亮点。9  我们所有人,包括教师和学生,都在同样的时代里生活,但是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值得教育去关照的生活,却是需要讨论的。旧版《守则》在内容上也有对生活的关注,但主要表现为成人思维下的生活,缺乏对学生生活的关照。比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有的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旧版的表述止于此,所以《守则》虽有对学生政治生活的要求,却缺乏具体的生活指引。新版《守则》增加了“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无疑给学生的政治生活

4、指明了方向,也找到了参与政治生活,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路径。这对教育的启示在于,我们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从单一的成人思维走向儿童思维与成人思维的结合,既要重视成人思维的引领和规划,更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儿童思维来谋划自己的教育工作,特别是直接与学生相关的各项教育活动。比如,我们在班级德育中总会强调学生要树立集体荣誉感,那么,怎样才能落实这一要求呢?《守则》的启示在于,要把集体荣誉感载体化、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集体荣誉感与自身生活的密切关系,如此,不妨告诉学生要关心学校公告栏里的班级常规分,自觉在集会时让自己和身边同学保持安静,

5、为了班级的总成绩在运动会上努力拼搏等等。  2.着眼行动,《守则》的价值指向。9  《守则》内容变化中被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便是它的操作性。新版《守则》摆脱了以往《守则》整体务虚的不足,充分呈现操作性强的具体行为规范。事实上,这种变化确实很明显,究其原因,既有早期对旧版《守则》的修改建议,也是取消《日常行为规范》等配套文件的客观需要。然而,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变化折射的恰是教育方式的转变。传统教育强调的是一种“说教”,重在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对行为规范条文的知晓,反映在班级德育中,《守则》对学生的要求是知道并记住应该怎么做就

6、可以了,至于你具体要做什么、实际怎么做,都不是它要考虑的内容。如旧版《守则》提到“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但是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才是文明健康的呢?对此,《守则》无法给出答案,学生也就无从做起。新版《守则》在“自强自律健身心、珍爱生命保安全”的条目下,指出“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还有“坚决远离毒品”等,从号召走向了要求,从抽象落实到具体,从而为学生的具体行动提供了指南。这一变化的教育启示在于,我们需要转变教育方式,从过度依赖于说教走向行动教育,赋予学生行动的权利,帮助学生明晰行动的方向,更要在教育的设计中让行

7、动本身蕴含教育的力量。班级德育不应该是一个单向的“灌输――接受”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学生进行自我德性建构和道德悦我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真正的行动介入。换言之,就是要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积极实施“载体德育”,即把班级管理中的决策、实施和评价等诸多环节,充分向学生开放,并以具体的行为指向引导学生的深度参与,特别是要赋予学生充分的决策自由,激发学生成为“创造主体”,并引导学生在伙伴的关照中成长。今天的中国,是一个行动的时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感召下,全国人民都在行动中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教育的应对亦然,唯有让行动成为教育

8、的主要方式,才能培育学生真正的行动品质,成为健全、健康的社会人。  3.涵养情怀,《守则》的精神旨趣。9  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学生作为社会的基本成员,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必然是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建构自身,影响社会,形成个体与社会的良性互构。旧版《守则》的内容对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