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ID:31491805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_第1页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_第2页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_第3页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_第4页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_第5页
资源描述: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善用微练笔叩启习作之门  摘要在作文起步阶段,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走得很不轻松。如何让学生尽量轻松地度过这个阶段,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任务。通过对于问题原因的剖析,我努力探寻着降低学生“做”文难度的实践策略;经过对教材中习作内容的梳理、定位,我认为,根据难点层层推进设计微练笔,并注重积极反馈分享体会成功乐作文,能让学生在面对习作时有的放矢。  关键词作文起步习作教学微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110-02  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

2、只有想不到,没有微不了。当这句幽默却又真实的话广为流传时,我们惊叹,“微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就在这耳濡目染间“微练笔”在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笔者脑海中产生了。  我深知,三年级在整个语文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二年级以写话为主,到了三年级开始和习作接触了,因此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习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可现实是:“三年级语文很难教”,这是我们很多语文老师的心声,最大的难点就在“习作”;“三年级语文很难学”,这是很多学生的切身感悟,最大的难点就在“习作”;“三年级习作太难辅导了”,这是很多家长的心声,每周的周

3、记是孩子的痛楚,也是家长的无奈。5  为什么会这样?“惧怕习作”何以成了老师、学生、家长共同的心声?  一、“习作之旅”难以启程的原因  (一)教材内容脱节性。一二年级的教材忽视从字到词再到句的层层递进式的连贯训练,忽视与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衔接,三年级一开始就正式启动单元习作,缺乏系统性训练,坡度太陡。  (二)文本范例随意性。单元文本阅读范例与单元习作中的习作要求匹配性低,或者选取的文本范例不具典型性和经典性,造成缺少精巧细致的范例指导,使学生在习作时无从下手,无形中加大单元习作的难度。  (三)教师教法无序列

4、。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性的工程,但由于被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年段、不同的单元,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固有的作文序列没有认识清楚,各个年段衔接不好。  (四)学生体验甚肤浅。现在学生的生活显得非常单调,没有充实的生活积累使学生的习作“未”有源头活水来,即使偶尔也会参加一些活动,但往往由于缺乏观察力而只重参与,鲜有理性感受,难成文,加上缺乏阅读自觉性,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语言储备量低。  既然“难度”是客观存在,那么利用“微练笔”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习作,减缓习作的坡度,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笔者进行着实践与思考

5、,期望能寻找到一些有效的策略。  二、围绕单元主题,遴选设计微练笔5  想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就要遵循读写结合、循序渐进这一语文教学规律,单元课文与习作不能孤立开来,可以将每次单元习作的训练要求,分解成几个训练点,再根据本单元各篇课文的特点,将各个训练点分散落实在各篇课文中。在读中学写,分项训练,增加训练的密度,减缓单习作的坡度,有效淡化学生作文难的问题。  (一)聚焦习作,整体锁定凸显重难点  《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这样的目标:“学生开始习作,要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

6、乐于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如写课余生活,如果教师不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作文指导课点拨不到位,真的如课标所言,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么学生肯定无所适从。因为在过去四个学期的教与学中,学生根本没有系统地进行写话练习,对于如何把一个活动写具体、写清楚根本不得要领。这就决定了三年级的学生还无法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因为他们往往放下笔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其实毫无章法,拿起笔更是无话可写,空洞呆板。  (二)根据难点,层层推进设计微练笔  针对上面这种习作要求与学生习作水平实际相差甚远的情况,中年级作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

7、实际来设置练习,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教材、教学计划,设计符合学生练习的微练笔,让学生初步掌握写作的方法,为今后进入高一年级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  除了教材上安排的微练笔要重视起来以外,我们也要时时刻刻依托课文,创造微练笔的机会。因为这是渗透习作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往往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要从这个例子中让学生习得写作技巧。5  我执教叶圣陶笔下的《荷花》时,在教学荷花未开、全开、半开的三种姿态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对于这三种姿态的荷花再进行描摹,因为有课文内容作拐棍,孩子们写起来大都得心应手。  三、

8、积极反馈分享,体会成功乐练笔  纵观五、六两册的习作要求,很明显的,“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乐于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是习作要求的重点。鼓励学生进行互读互评,欣赏闪光点,是笔者习作反馈中很重视的一点。在欣赏的目光中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被人忽视的成功感。在互评互议中,既可以给学生极大的信心和力量,敢于写作,实际上也是一次有效提高习作能力的训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