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ID:31499067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浅谈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出的多维发散状的思维模式,它能使思维更加积极和灵活,使思维视野更广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帮助学生跳出固有的集中思维的模式,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加开阔,也能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激发求知欲望。训练思维积极性  学生的求知欲望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课堂教学时,设置丰富的情境能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究的热情,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

2、思维的积极性更高,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只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才能展现出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也才能有精彩的展示和交流。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实现了思维的碰撞,收获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更加积极地参与思维活动。  如在学习《平均数》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求出它们的平均数。如某班一组5名学生的单元检测成绩如下:95、97、91、98、99,试求出本次检测这一小组的平均分。很多同学按常规方法列式计算为(95+97+91+98+99)÷5=480÷45=96。教师在肯定学生求平均数的方法后,让学生再观察这一组数据,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并尝试是否有

3、更简单的方法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在小组讨论交流后,有的小组提出这组数据都大于90,就可以将每一个数写成90加上个位数,因为5个90除以5还是90,所以只需再求出个位数的和就可以合并出最后结果,列式计算为90+(5+7+1+8+9)÷5=90+6=96。与此相同,有的小组观察这组数据发现它们都比较接近95,其中95不用管,91比95小4,99比95大4,相互抵消,97比95大2,98比95大3,于是平均数就可以写成95+(2+3)÷5=96。  这样的思考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强的探究欲望,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深入到问题的探究中来,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为以后学习奠定良

4、好的基础。  二、转换思考角度,训练思维求异性  长期以来的数学教学注重的是集中思维,而忽视了对发散思维的培养,改变这种思维定式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问题,以找寻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也就是要重视对求异思维的训练。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受思维惯性的影响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发散思维,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4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在黑板上先画出一个正方形,假设它的面积是20平方米,然后在正方形内部画出它的内切圆,将其余部分用阴影表示,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很

5、多同学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认为求阴影部分的面积需要求出圆的面积,而求圆的面积就需要知道圆的半径,但是很显然在这里用小学的知识求不出半径。这就需要学生转变一下思维的角度,重新考虑怎样求出圆的面积。学生在分析讨论、合作交流后得出,虽然求不出半径,但是可以由正方形的面积等于直径的平方求出半径的平方,即20÷4=5,这样问题自然就可以迎刃而解。  由此可见,换个角度看问题可以将看似不能解决的问题很简单的解决掉,这也就显示了发散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激活学生思维的潜能。  三、创设开放题型,训练思维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只有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才

6、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类的题型,让学生通过训练开拓解题的思路,以此启迪学生心智。同时,设计开放性问题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提升学生思维的空间,切忌让学生找不到方向,只有不断的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加强,思维的广阔性才能得以实现。  如在学习《方程》时,教师给学生出示了“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已学过的方法进行解决。很多同学用到了刚学到的方程法,因为这种方法直观、简便,且刚刚学到学生印象深刻;也有的学生用到了列表法,但尝试的过程比较烦琐;还有的学生用到了假设法,也

7、就是可以假设全都是鸡或全都是兔,从而求出兔或鸡的只数,并总结出公式。不同的方法展示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教学中注重思维的多样化,才能体现出“求同存异”,实现训练学生思维广阔性的目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又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在教学时要遵循4“小步慢走”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切不可急功近利,损伤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只有长期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水平达到新的高度。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