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体会分享的快乐

让孩子体会分享的快乐

ID:31506041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让孩子体会分享的快乐_第1页
让孩子体会分享的快乐_第2页
让孩子体会分享的快乐_第3页
让孩子体会分享的快乐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孩子体会分享的快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孩子体会分享的快乐  讨论情景: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尽宠爱,很多孩子不懂得分享,为此我们每周三开展分享日,小朋友都要带自己的玩具来班级分享。一开始我们班的阳阳兴趣很高,但是拿来几次后,就再也不愿意带玩具来班级了,就算带来了也不会拿出来,还会告诉老师忘带了。他在幼儿园还总是喜欢霸占玩具,比如他自己拿着两把玩具手枪,老师告诉他只能一人拿一把,他还是不听。对此您有类似的困惑吗?遇到这些问题,您会如何解决呢?(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幼儿园陈婷婷)  专家视点:  一、原因探析  1.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环境使然。  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环境,尤其是“四二一”的抚养模式,使得孩子在家

2、中感受到的永远是成人的给予,且无需他们有任何付出。长此以往,孩子便视为理所当然,自然不知何为“分享”。  2.孩子的思维特点使然。  据观察,该案例描述的现象较多发生在小班,即幼儿考虑问题多从自我出发,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所以在面对自己心爱的玩具时,往往喜欢独占,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常给人“自私”的感觉。其实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私”4,而是孩子的心理特点使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现象会慢慢减少,他们也会慢慢改变的。  3.家长的“无意教唆”使然。  与阳阳的家长沟通,了解家长对此事的态度及教育措施,看看问题是否出在家长身上?家长有时会因心疼玩具、担心玩具带到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弄坏

3、而怂恿孩子不要带玩具去幼儿园,或者即便是带去了,也让孩子不要拿出来,自己玩就好。若果真如此,阳阳有此行为则不足为怪。  二、若干建议  1.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教师要认识到分享行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过于心急,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等待。同时,还要有足够的宽容心,允许孩子有反复,甚至有倒退.因为这对孩子来说都是正常的。当然,更不要轻易地给孩子套上“自私”的帽子。  2.坚持不懈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  每周三为分享日,是老师的有意安排,意为培养孩子们的分享意识。但分享作为一种品质需要我们一以贯之地培养,寄希望于每周一次的分享活动达到目的是不现实的。教师需要将分享的意识贯穿在

4、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学会分享,并最终使分享习惯化,变成孩子们的自觉行为。当然,这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  3.运用移情训练的方式。  教师需注意观察一下,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只是发生在阳阳身上,其他孩子有无此问题?若此行为不是个案,则教师需作出合适的应对。可开展一次谈话活动:“分享玩具的快乐”4。让小朋友谈谈将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小伙伴时的心理感受:欣慰、满足;也让大家谈谈当你拿到小伙伴带来的玩具时的心理感受:幸福、感激;再让孩子们谈谈自己无法得到他人玩具时的心理感受:失望、难受……让孩子们在交流中体会自己及同伴的不同情感。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将自己的玩具给他人玩耍

5、并不意味着玩具的失去,小伙伴玩玩具时的快乐是我带给他的,他也因此更愿意与我一起玩,并乐意将他自己的玩具给我玩,所以分享玩具会让我有所得,会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也可以通过分享相关故事、绘本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分享的乐趣;或通过续编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逐步认识分享的意义,并慢慢学会分享。为加深体验,教师还可以组织角色游戏,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与同伴分享玩具、拒绝分享玩具的感受。相信采用上述移情训练的方法,可以逐步达到教师期望的结果。  4.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4  为顺利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教师还需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要主动联系家长,让家长认识到教师此举的用意,了解教师的良

6、苦用心,并积极行动起来,在家中实施分享教育。要慢慢地让孩子意识到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自己不能只是接受他人的给予,不能只是一味地独占,应该想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跟自己一样也有需求。因此,自己应该学会与家人分享,好东西大家一起享用会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对家庭也应该有所付出,有所贡献。需要提醒家长注意:不要凡事只想着孩子,同时还要习惯接受孩子的分享,并表现出对孩子分享行为的赞美与感激。如此,慢慢地引导孩子乐于分享。另外,家长要注意做好乐于分享的榜样,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时时处处乐于分享。如此身教一定会给孩子积极的影响,慢慢地让孩子习惯于与家人分享,并进而习惯于与他人分

7、享,最终使分享成为一种习惯,真正体会分享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一线分析: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