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何处安放?

“个性”何处安放?

ID:31510357

大小:11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2

“个性”何处安放?_第1页
“个性”何处安放?_第2页
“个性”何处安放?_第3页
“个性”何处安放?_第4页
“个性”何处安放?_第5页
资源描述:

《“个性”何处安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个性”何处安放?  韩军的《背影》公开课在语文教育界引发了两年多的论争,它肇始于李华平2014年末发表的《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背影〉教学课例》一文,此文认为韩军的《背影》教学解读实乃盲目求新哗众取宠的误读,教师不能拿基于个人生活感悟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1]随后有数篇论文相继发表,支持此文观点。另外,依据张江先生“强制阐释”理论,张心科的《强制教学:从现象到本质――韩军执教评议》认为韩军的《背影》解读具备“强制阐释”的所有特征,他执教的《背影》课堂强势控制随处可见,是典型的强制教

2、学。[2]批评者一方认为韩军对《背影》“生命主题”的解读背离文本的“父子亲情”主题,超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读方法偏执、解读结论不妥,有自炫深刻之嫌。  韩军认为,朱氏父子因琐事生隔阂两年多不见,1925年朱自清读到父亲感喟“大去之期不远矣”的来信,回想起父亲的诸多好处,以写实笔法回忆1917年祖母去世自己奔丧回家、父亲车站送别的难忘场景。结合朱自清的生平学养及相关作品,韩军认为《背影》实乃感叹生命之刹那、生命之脆弱的作品无疑。[3]他强调文本解读应以生命的深度感悟为基,每一个读者皆能以生命感悟来完成个性化解读―

3、―此观点亦有不少语文教师支持。他的《〈背影〉课七说》坚称“生命与死亡意识”9的新解码深刻、独到、细致,是理解《背影》一文父子深情的关键。[4]唐子江以曾另有两位教师谈及《背影》的死亡阴影为例,证明韩军的生死说新解码并非孤证,他认为“生死说”解读前后勾连自洽,禁得起文本连贯性的检验,不仅不是过度诠释,实在还是彰显了韩军深刻的思想者风范。[5]  文本解读的多元有界问题是此次论争的焦点之一。《背影》的主题,是“亲情说”,还是“生死说”?“生死说”是自炫深刻的误读还是通透澄澈的深刻新解?两年来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4、我们不妨重新审视语文教学中“个性化解读”的确切含义,以此反观阅读教学的诸多限制与规范,也许可以为此次论争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一、文学解读的多元有界与阅读教学的限定性  一般读者以“生死说”来解读《背影》有一定的合理性。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基本概念,一般理解为“阅读一部作品时由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即读者接受的主观条件……包括主体在阅读中所具备的全部主观因素,如生活经验、文化素养、思想观念、性格气质以及其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能力等。”[6]因为期待视野的差别,文学作品阅读中的见仁见

5、智是普遍存在的事实。比如《项链》的主人公马蒂尔德的形象,有的人嘲笑她以十年青春换取一晚奢华;有的人敬佩她直面残酷生活,以辛勤劳动偿还债务;有人感叹偶然事件就能改变人生,命运无常;有人把那个假钻石项链看作对上流社会的隐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老师们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所以,当读者(当然也包括教师和学生)以纯粹个人的期待视野、以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来建构他的个性化解读时,只要能前后勾连自洽自圆其说,如何欣赏领会,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他的自由――韩军(作为一般读者)以“生死说”来解读《背影》亦

6、如是。9  然而教师的文本解读绝不是完全自由的。语文教材的选文不是随意杂乱编排的,都或隐或显地体现教材编制者的意图。当前语文教材有多种版本,选文标准也有差别,这里仅以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北师大版、鲁教版和长春版为例。上述几种教材都不约而同地收录了《背影》,并将其作为重点篇目来安排。可见,《背影》乃汉语汉文化公认的定篇(请参看王荣生有关教材选文分类的研究,张心科名之为“全息体”),乃需要学生精读内化的文质兼美的经典美文。经典的教学价值不在实用,了解和欣赏作品本身就是目的。“作为‘定篇’,分析和评价应该是有‘标

7、准答案’的,尽管往往不存在唯一的答案。这答案的‘标准’,便是施蛰存先生所说的‘全国最有权威的学者’的解读结论。换句话说,凡是当前学术界所推崇、所认可的,都是‘标准’的‘答案’。”[7]  对《背影》的解读,当前学术界所推崇、认可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其实,教材的单元说明已经给出了充分提示。比如:《背影》所在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是“人间关爱”主题,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至爱至亲”主题,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亲情歌吟”主题,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记叙文单元、爱的主题。可见,《背影》的解读

8、,教材助读内容反映了学术界所推崇的、世俗社会普遍认可的一般结论,即父子亲情。按照定篇理论和一般教读原则,教材系统是希望学生通过此文接受亲情教育。  所有教师教《背影》、学生读《背影》,全都是“亲情说”9,岂不太过单调禁锢?岂不与文学解读多元有界原则相背离?因此,韩军要叛逆。对权威解读的叛逆是韩军的自觉教学行为,甚至可以说是他教读《背影》的理想追求――并恰恰是在此处,他越过了阅读教学的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