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中国何处安放我们的暮年

银发中国何处安放我们的暮年

ID:37589800

大小:1.23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12

银发中国何处安放我们的暮年_第1页
银发中国何处安放我们的暮年_第2页
银发中国何处安放我们的暮年_第3页
银发中国何处安放我们的暮年_第4页
银发中国何处安放我们的暮年_第5页
资源描述:

《银发中国何处安放我们的暮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不停的问我不停的找不停的想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小孩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不停的问我不停的找不停的想感动中国人物——张晓:我要背着妈妈上大学感动中国人物——捐肾救母的田世国银发中国——何处安放我们的暮年?中国孝文化“孝”汉字“孝”由两部分组成,寓意为:子女同老人在一起,关爱、侍奉父母,孝敬、孝顺老人,和谐相处。“

2、孝”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孝道,自古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孝经》中所言:“夫孝,德之本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译文:评价一个人应该这样,其父亲在世的时候,要看他的志向;在他的父亲死后要看他的行为。如果他的父亲死了三年以后他依旧还是向他父亲生前那样坚持固有的为人准则,那么这个人就算是做到了孝道。)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古人守孝三年,在三年间不参与任何娱乐活动,不能婚

3、嫁,夫妻不能同房,不能吃肉等等;古代婚姻制度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孝”,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由于家庭成员多、人际流动少,子女和老人常年生活在一起,那时物质匮乏、文化欠缺,人间上演了很多感人肺腑的尽孝故事。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成为我国孝文化的经典(一、恣蚊饱血,二、扼虎救父,三、哭竹生笋,四、尝粪忧心,五、弃官寻母,六、涤亲溺器,七、扇枕温衾,八、拾葚异器,九、涌泉跃鲤,十、闻雷泣墓,十一、乳姑不怠,十二、卧冰求鲤,十三、戏彩娱亲,十四、卖身葬父,十五、刻木事亲,十六、行佣供母,十七、怀橘遗

4、亲,十八、埋儿奉母,十九、孝感动天,二十、亲尝汤药,二十一、啮指痛心,二十二、百里负米,二十三、芦衣顺母,二十四、鹿乳奉亲)晋朝有一个叫吴猛的少年,八岁时就知道对双亲十分行孝。他家很穷,床上连蚊帐买不起。每到夏天夜里,许多蚊子叮咬他的皮肤,在他身上吃饱了他的血。不管蚊子多到什么程度,吴猛从来不驱赶身上的蚊子,他害怕蚊子离开自己再去咬自己的母亲和父亲。传统的“家庭尽孝”受到了新挑战:第一,计划生育国策的长期推行,使绝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按正常推算,一对年轻的夫妻既要负担好培养一个孩子的责任,还要负担赡养四个老人

5、的义务,如果四代同堂,负担更重,客观上造成子女赡养老人负担过重的趋势。第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剧了社会的人际流动。有的子女外出就业,留下了“空巢老人”、“常年孤独的守门人”。第三,由于开放步伐的加快,年轻人新潮、时尚,老年人怀旧、落后,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带来了日常行为上的碰撞,代沟加剧,磨擦增多。上述因素,使当代年轻人在主观和客观上对继承传统孝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子女少,长辈多,而无力关照;因子女和父母分离,而无法关照;因代沟加剧,磨擦增多,而无心关照。都造成了“家庭尽孝”的新挑战。进养老院一床难求,排

6、队甚至等10年银发中国——何处安放我们的暮年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7%,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我国现在已步入“老龄化国家”之列,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速快,“未富先老”、“空巢老人”、困难老人数量多等现象十分普遍。“何处安放我们的暮年”是我们每个人无法回避的挑战。指望“未富先老”的国家完全代行养老之责并不现实。因此,在政府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功能的同时,弘扬发展以孝为核心的家庭养老文化,仍然是基本和现实的选

7、择。2002年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特别把“提倡子女赡养父母”纳入向各国政府的建议之中。由此说明,应对“银发浪潮”,孝道应成为重要的道德保障。孝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处于“百善孝为先”的主导地位,它是中国社会一切人际关系得以展开的精神基础和实践起点,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基础,也是社会教化的核心和根本。党和国家历来倡导尊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党领导全国人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弘扬孝文化。在政策法律上,国家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农村五保供养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从法律制度

8、上,确保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在生活习俗上,国家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确定为“敬老日”,使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渗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在经费保障上,国家设立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每年用于老年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在服务机构上,国家及各级党委、政府都建立了老龄委、老干部局、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