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 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 专题突破 种群和群落练习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 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 专题突破 种群和群落练习

ID:31548408

大小:33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3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 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 专题突破 种群和群落练习_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 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 专题突破 种群和群落练习_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 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 专题突破 种群和群落练习_第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 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 专题突破 种群和群落练习_第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 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 专题突破 种群和群落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 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 专题突破 种群和群落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突破种群和群落1.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群落的基础,群落由多个种群构成B.橡树种子常聚集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C.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资源利用D.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答案B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种群的空间格局大致可分为3类: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橡树种子常聚集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2.下列关于生态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

2、个体数为1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某农场丰富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良好环境,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C.科研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构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D.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答案C解析出生率是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即:20/100=20%,A项错误;群落的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黑线姬鼠数量下降不等于灭绝,所以不会导致

3、群落的丰富度下降,B项错误;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是指大肠杆菌的密度;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C项正确;西南横断山区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海拔不同导致的温度差异引起的,D项错误。3.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可以不同于自然演替,也可以相同B.从“弃耕的农田→草原→灌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不同非常感谢上级领

4、导对我的信任,这次安排我向股份公司述职,既是对我履行职责的监督,也是对我个人的关心和爱护,更是对**百联东方商厦有限公司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D.演替总是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答案D解析受到人为因素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演替也可能向群落结构简单、资源利用率低的方向进行。4.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5、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答案A解析甲地原有植被虽因火灾毁灭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在这个地方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虽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在乙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两地演替类型不同。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发生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乙地发生初生演替,在火山岩上首先出现的是地衣,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以分解火山岩表层,形成细小颗粒,为苔藓

6、提供了可以附着生长的一层土壤。自然演替的结果是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关系越来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来越强,对能量的利用率越来越高。5.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B.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D.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非常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这次安排我向股份公司述职,既是对我履行职责的监督,也是对我个人的关心和爱护,更是对**百联东方商厦有限公司工作的

7、高度重视和支持。答案D解析图中两条曲线都是S型曲线对应的增长速率曲线;t2对应K/2点,t3对应K点,t2~t3种群数量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t5时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种内斗争最剧烈,因此限制种群数量的制约作用大于t4;种群数量最大时增长速率为0,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3,乙种群为t5。6.某林区在30年前发生过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地区进行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基因型引入前,原地引入后5年,本地引入后8年,本地AA5054

8、58aa202428A.该林区30年间发生了次生演替B.外地植物在引入前后发生了进化C.研究该地区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D.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比实际大答案B解析林区发生火灾,而火灾后的森林属于次生演替,A项正确;引入前原地,AA=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