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解析版)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解析版)

ID:31650546

大小:84.1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6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解析版)_第1页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解析版)_第2页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解析版)_第3页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解析版)_第4页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其屮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北京是商业屮心B.繁忙的海外商运C.交通运输的便捷D.区域商帮的出现【答案】D【解析】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故选D。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

2、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屮的偷换概念屮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这一题把握会馆和商帮的概念即可做对。2.《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对于农、工、商、虞(从事山林水泽行业的人),政府应“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材料表明司马迁()A.认为政府应平等对待农工商虞B.主张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商业行为C.主张国家应该对经济适度干预D.肯定了追求财富是人类的自然本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司马迁认为,对于商业发展问题,最好是不管不问,无为而治;其次是利益引导;再次是教育规劝;然后是政府出面直接管理干预;最不济的是政府直接与他人争利。分析四个选项,司马迁的观点认为国家应该对经济适度干预,故本题选C项。AB项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没有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商业政策【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过程:夏商周三代实行工商食官制;汉代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大力打击巨贾;唐代实行坊市制度

4、,严格限制商业时间和范围;宋代是商业发展的一个高峰,打破了商业的时空限制,岀现了夜市和草市。明清时期商业也在艰难学而顽强地发展,如明代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岀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唐宋两代外贸兴盛,外贸中心有长安和泉州;明清两代闭关锁国,外贸频受打击。#科#网...学#科#网…学#科#网...1.《汉书》记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下列对当时商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草市”成为重要的地方商业中心C.到处都有便利的客舍、邸店和车坊D.繁华商业

5、中心成为交易活动的平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史实再现的能力。题目材料是对汉代商业发展情况的描述,据所学知只有D符合史实,A、B、C都发生在唐宋时代。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2.北朝民歌《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輔,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说明当吋商业情况()A.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夜市和草市兴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涉及的是古代经济。从材料屮可以看出,各种商

6、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商业发展受到政府的控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是错误的;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南北朝吋期的商业发展3.“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最早应出现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坊”贸易繁荣的情况,在居住区进行商业活动,打破了市坊之间的界限,这种现象出现在宋朝,故C项正确。汉唐时期尽管商业也较为繁荣,但商业

7、区与住宅区界限明显,没有打破市坊界限,排除AB。最早打破市坊界限的商业形态发生于宋朝,清朝晚于宋朝,排除D。1.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沌。”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C.经济中心的不断南移D.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涌。"可知,当时的城市娱乐事业比较发达,说明城

8、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城市经济的发展2.《清嘉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①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Z风②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③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④“击牲烹鲜”破坏了生态平衡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清朝苏州人宴请宾客,者倒戏园去,说明了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以及吸取的流行还丰富了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