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ID:31693932

大小:57.8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7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_第1页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_第2页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_第3页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_第4页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摘要: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138例,其中男72例,女66例,年龄(63土&8)岁,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g,3次/d,连续服用8w,分别于4w和8w时随访1次。结果治疗8w时头晕、头重及失眠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83.3%.88.5%,疗效明显优于治疗4w时,且观察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安全有效。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慢性脑供血不足自2009年3月〜2011年9月我们应用养血清

2、脑颗粒治疗138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38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男72例,女66例;年龄45〜75岁,平均(63±8.8)岁。头晕患者138例,男72例,女66例;重度28例,中度96例,轻度14例。头重患者108例,男56例,女52例。失眠患者78例,男32例,女46例;重度13例,中度36例,轻度29例。高血压患者115例,男63例,女52例。78例行颈动脉彩超检查:5例正常,3例弹性差,6例动脉硬化,12例发现颈动脉内膜斑块,52例内膜增厚达到或超过1.5mm。8

3、6例行TCD检查示:6例正常,12例双侧血流不对称,3例血管痉挛,6例弹性下降,18例血流减慢,41例供血不足。138例行头颅CT或MRI检查:其中56例正常,腔隙性脑梗死48例,老年脑8例,老年脑合并腔隙性梗死26例。86例行眼底检查示:眼底动脉硬化83例,黄斑病变2例,正常1例。1.2方法1.2.1纳入标准①年龄45〜75岁;②有头晕、头重、头痛,可伴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自觉症状;③神经系统检查未见脑部局灶性神经体征;④辅助检查:有支持动脉硬化所见,如眼底动脉硬化改变(动静脉比达到1:3)或有时可闻及颈部血管杂音,颈部

4、血管超声等确定有动脉硬化或管腔狭窄,内膜增厚21.5mm;头颅CT或MRI检查未见异常或可有腔隙性梗死灶;⑤排除由于其他疾病导致上述症状者。1.2.2排除标准有严重内科或全身性疾病(肝、肾、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及同时进行其他药物观察者。1.2.3治疗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给所有患者口服养血清脑颗粒(由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g/次,3次/d,连续服用8w,分别于4w和8w时随访1次。患者伴有的基础疾病,则按需进行降血压、降血糖或降血脂等治疗。治疗期间应停用其他一切脑代谢促进剂、脑血管扩张剂和抗

5、血小板聚集的药物。1.3疗效观察1.3.1头晕按病变程度分为:重度:卧床,影响生活,需要药物治疗;中度:影响工作,但可以生活部分自理,需要药物治疗;轻度:阵发性头晕,可不用服药,休息可好转。疗效评定标准为:①痊愈:症状消失;②显效:病变程度改善2级,如重度变为轻度;③有效:病变程度改善1级,如重度变为中度或中度变为轻度;④无效:症状无改善。1.3.2头重以观察是否存在为标准,在存在的患者中进一步观察减轻的程度。1.3.3失眠典型的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或醒后不易再入睡,晨起醒来过早,睡眠不足5h,并有反复发作史。参照卫生部

6、《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1993,186-187)失眠轻重分级标准,重度:彻夜不眠,难以坚持工作;中度:睡眠不足4h,尚能坚持工作;轻度:睡眠时常觉醒或睡而不稳,晨起醒来过早,但不影响工作。疗效评定标准为①痊愈:睡眠基本恢复正常;②显效:病变程度改善2级,如重度变为轻度;③有效:病变程度改善1级,如重度变为中度或中度变为轻度;④无效:症状无改善。1.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2结果2.1头晕见表lo2.2头重见表2。2.3失眠见表3O本组患者在观察期间除1例有胃肠道反应,未做任何处理而

7、自行缓解外,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3讨论慢性脑供血不足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卒中的发生率,最终可能导致进展或永久性认知和神经功能障碍。1991年日本第16次卒中学会根据是否并发腔隙性梗死和脑梗死,将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又分为3类:CCCI-I型,系单纯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II型,慢性脑供血不足+脑实质改变(CT或MRI发现腔隙性梗死);CCCI-III型,慢性脑供血不足+脑实质改变(CT或MRI发现脑梗死及腔隙性梗死)[1];本次观察病例均为CCCI-I型和II型患者(其中CCCI

8、-I型67例)。目前研究认为,慢性脑供血不足能够引起能量代谢障碍、葡萄糖利用减少、蛋白质合成异常、神经递质改变、脑白质损害和神经元缺失等,进而导致脑功能损害。鉴于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自觉症状虽不复杂,但需排除其他病因,因此辅助检查显得很重要,包括脑血流动力学检查、TCD、CT、MRI、颈动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