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采薇》艺术美之探究

《诗经·小雅·采薇》艺术美之探究

ID:31696985

大小:61.6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7

《诗经·小雅·采薇》艺术美之探究_第1页
《诗经·小雅·采薇》艺术美之探究_第2页
《诗经·小雅·采薇》艺术美之探究_第3页
《诗经·小雅·采薇》艺术美之探究_第4页
《诗经·小雅·采薇》艺术美之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经·小雅·采薇》艺术美之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诗经•小雅・采薇》艺术美之探究【摘要】《小雅・采薇》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征役诗,后代文人给予极高的评价。本文着重从戍边征夫的形象美、富于变化的结构美和摇曳多姿的语言美等方面探析其艺术美之特质。【关键词】形象;结构;语言;艺术美《采薇》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征役诗,出自"小雅”,风格却颇似“国风”,后代文人给予极高的评价,成为《诗三百》中的名篇佳作之一。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美的创造,是人类美的艺术体现。《采薇》的艺术美主要表现在戍边征夫的形象美、富于变化的结构美和摇曳多姿的语言美等方面。一、戍边征夫的形象美一切种类的文学作品

2、,都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吸引读者、感动读者。真正的典型人物,'‘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典型人物形象以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方式而生存,既具有认识社会的巨大思想价值,又有给人以情感激动的较高审美价值。《采薇》中成功塑造了戍边征夫的典型形象,在这个社会底层的普通人物身上,充满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既有忧时伤世之情感,又有抗敌爱国之情怀,更有思乡念家之情思。不仅反映了周代的战争生活,而且揭示了守边士卒的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1

3、、忧时伤事。《汉书•匈奴传》载:“(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捡犹之故,云云。”守边戍卒为何远离家园,为何无暇安息,为何战事不断,诗中反复强调“靡室靡家,捡犹之故”,“不遑启居,捡犹之故”,“岂不日戒,捡犹孔棘”,是因为外族入侵的缘故。诗中主人公在社会大背景下观照个人的命运,充分体现出戍边征夫忧心国事,感伤国运的思想情感。因此,与其说本诗是“厌战诗”之始祖,更确切地说应是“反战”、“怨战”诗,因其所痛愤者是捡犹而非周天子,反对的是挑起战争者,怨恨的是战争侵略者。所以,将

4、士们能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忍受着思归之苦,坚持抗击入侵之敌。2、抗敌爱国。正因为主人公清楚地意识到是异族入侵破坏了安定的生活,为国御侮是应尽的责任,自己投身的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所以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戍边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令人振奋。其情感基调也由忧伤的思家盼归之情转为昂扬的抗敌之情和赤诚的爱国之心。这两章呈现出激昂豪迈的雄壮美,那竞相开放的棠棣,雄俊强壮的战马,频繁激烈的战斗,从容指挥的将帅,冲锋陷阵的士卒,整齐行进的战车,华贵精良的武器,日日警戒的将士,处处洋溢着为保卫家园、浴血奋战,甚至不惜血洒疆场的豪放旷达情怀。

5、诗中充满着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3、思归念家。亲情、友情和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方玉润说:“嗟嗟,我征夫也,独非民哉?胡为遭此离乱,弃其家室,几至无人不鳏也哉?盖怨之至也。”《采薇》诗中表现了主人公抵御外侮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虽然主体民族的自豪和抵御外侮的目的使周人勇敢地拿起了战斗武器,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周人并非好战的民族,而是热爱家园的民族。因而,即使是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他们仍然表现出一种思归念家的情结。诗中“日归日归”的哀呼,"靡室靡家”的悲叹,"忧心烈烈”的煎熬,"忧心孔疚”的自伤,

6、都极为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饱受战争之苦的士卒思家心切、心忧神伤的真实情感。尤其是最后一章士兵久战归家时百感交集的心境更是令人悲怆。对入侵敌人的痛恨与对自身遭际的哀伤的矛盾心情,如此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折射出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深刻思想,也使这首诗具有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量。二、富于变化的结构美任何事物的内在美,都必须通過外在的形式来表现。美的主题,美的形象,必须凭借美的组织形式,才能激发读者的审美感受。在外在形式上,结构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诗歌结构可分为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优秀的诗作必然是外部结构与内在结构完美和谐的统一。《采薇》以全

7、篇倒叙式的外部结构,中间直线式的内部结构,二者有机构成富于变化的美的结构形式,充分表现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1、倒叙式。全诗选择了一个最佳叙事角度——“归途中”。一位饱尝思家之苦的解甲退役的征夫,蹒跚而行在回家之路上,回忆起往昔的征战生活。全诗共六章,以倒叙的方式巧妙地安排外部整体结构。以采薇起兴,前五章着重写强烈的思乡情绪和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以及久戍未归的原因,末章以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悲苦之情结束全诗。前五章侧重于叙事,最后一章侧重于借景抒情。富于变化的表达方式,恰当地表现出主人公矛盾的心绪。2、直线式。从内部结构上看,《采

8、薇》采用的是直线式,即按照时间推移或空间转换进行叙述。本诗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戍边战士戎马俚億的军旅生活,抒发思归之情,点明难归的原因。尤其是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叠句的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层深入地表达守边兵士思家盼归的焦虑情结。第四、五章追叙奋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