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数学的创新思维培养

也谈小学数学的创新思维培养

ID:31713611

大小:54.2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也谈小学数学的创新思维培养_第1页
也谈小学数学的创新思维培养_第2页
也谈小学数学的创新思维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也谈小学数学的创新思维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也谈小学数学的创新思维培养【内容提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顺应数学科的教学规律,教师放下架子,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认真观察,拓宽思路,大胆创新。关键词:和谐质疑思考观察创新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家都很着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在此,我也來谈谈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牛敢于质疑。众所周知,只有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下,学生才会放胆地说,放胆的想,放胆地表现。要营造民主和谐

2、的课堂氛围,我觉得教师首先要放下权威,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真诚的师爱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人格,把每一位学生都看作平等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会成功的人。最好的办法是建立班规,用制度管理班级,而不是老师说了算。其次要让学牛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己能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最后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大家都具有向教师或同学交流自己的思想,发表不同见解,表达学习体验的机会。我在教学屮注意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经常组织师生Z间,同学Z间的民主、平等的讨论或辩论。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发问,勇于创新。例如,我在评讲以下一道题:

3、甲、乙两根绳子共长200米,当甲绳子剪去20米,乙绳子剪去10米,这时,甲、乙两根绳子余下的长度相等。甲、乙两根绳子原来各长多少米?有一个成绩很一般的同学大胆提岀:甲、乙两根绳子余下的长度不相等会怎样呢?同学们一阵大笑!我深深知道:这是一个学生变好的希望!更何况“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要保护一个求知欲望!我当时不但没有笑他,还表扬了他的行为,强调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并把他提出的问题交给了同学们分组讨论。从中归纳出几种情况:1、余下的长度甲绳比乙绳还多8米,2、余下的长度甲绳比乙绳少8米,3、余下的长度甲绳是乙绳的2倍,4、余下的长度乙绳

4、是甲绳的2倍。而且学生们都能解答岀来。同学们看到自己“创造”的应用题,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创新的欲望十分强烈,特别是那个学生。二、培养认真思考的习惯,训练观察多种思路。在数学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学牛独立地、认真地思考的习惯培养,做到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形成多维型的思维方式。其中,发散思维的培养是我特别重视的,因为她是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我常常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多项训练來让学生从多角度,多起点,多方向展开思维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具体事物,具体材料进行联想、变异、发散、聚合的思考,不

5、断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这种方式大家都非常熟识,我不再举例了,只提醒大家要有意识地多做此类训练。三、训练敏锐的观察力,鼓励大胆创新。因为小学生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我们应该较多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低年级的要常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随着年级的增加,动手操作的次数可逐渐减少,尽可能让学生借助内部思维进行学习,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故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训练,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学,图形的教学和数学广角的教学。我会精心设计操作过程,使操作游戏化、趣味化和思维化,让学生能在“玩”中学习知识,发现知识,总结规律,从而发展智力。操作实践当屮,训练观察是很

6、重要的,因为观察好的人往往就是聪明的人,并且只有仔细观察,才会有所发现,而发现则是创新的前提。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不能拼成一个我们己经学过的图形呢?”学生通过操作后,很快发现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通过观察讨论,推导出了梯形而积的公式来。我又进一步启发学生:“能不能只用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这时,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纷纷动手尝试,动脑思考,创造思维的火花迸发而出。同学们举手发言,提岀了不同的见解。这样,学牛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活动创造性地把梯形转化成己学过的图形,验证了梯形面积的公式的科学性,加深

7、了对梯形特征的认识,而且在操作中培养了创新思维。这种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探索的教学方法,特别着重观察力的培养,是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路径,是行之有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