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1730517

大小:111.6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7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2018-2019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中、英

2、文的姓名书写是不一样的,英语中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而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之前。中国人姓名书写特点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专制王权强大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个人观念淡薄2.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A.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C.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3.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下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

3、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中央集权空前强化4.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等形式控制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秦朝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A.丞相B.御史大夫C.九卿D.郡守5.秦至汉初,以功勋、能力为选官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官越来越注重品行;曹操“唯才是举”;北朝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个人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这反映出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A.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日益深入B.以能力作为主要的选拔标准C.以考试作为主要的选拔形式D.不利于建设

4、高素质官吏队伍6.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7.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据此绘制下表。()入仕途径科举入仕胥吏出职等杂色入仕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门荫入仕入仕途径不详人数54034416292306比例37%24%11%7%21%这说明唐代()A.文官政治的特色明显B.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C.选官具有一定开放性D.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8.在中国古代的一段时期

5、内,福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名称历经“福建节度使—福建宣慰使司—福建布政使司”的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朝代顺序是()A.秦朝—唐朝—明朝B.宋朝—明朝—清朝C.唐朝—元朝—清朝D.唐朝—元朝—明朝9.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皇帝的权威逐渐被宦官分割C.礼仪制度的日益规范D.内阁首辅在朝臣中权威下降10.关于中国封建专

6、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11.《清实录》中“国体”的涵义有此变迁:1840年以前,“国体”的涵义多为“国家体制

7、”;1840年以后,其涵义多为“国家体面”。“国体”涵义转变的原因是()A.社会矛盾的变迁B.国家政权的更迭C.西学东渐的影响D.近代外交观形成12.20世纪初,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租界”的滥觞可能是出现于下列哪个文件()A.《南京条约》及其附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13.“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对太平天国的这些举措理解最准确的是()A.表达了农

8、民阶级诉求B.蕴含了民主共和的观念C.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D.践行“师夷长技”主张14.“《资政新篇》的提出给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一块新界碑,这就是它已经明显地展示出这场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这是指《资政新篇》()A.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