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ID:31786217

大小:59.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_第1页
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_第2页
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_第3页
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除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外,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由“初态知识”向能力的转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看法。一、认真审题,抓住关键弄清题意是正确解题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应注意以下三步:首先逐字、逐句地阅读题目,明确设计的知识内容和范围;接着将题目中的信息勾画出来,抓住关键提示,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来;有多个问题的综合题,可分别找出每个小题的相关信息,避免不必要条件的干扰。最后,再依据题目中各信息间及信息与未知答案的内在联系,充分应用

2、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联想、迁移,从而确定解题思路。二、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品味"嚼碎”知识的“香味”,感受其中的乐趣。这样既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使师生思维同步。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就大胆放手,让他们分析解题思路。高度评价并推广学生的优秀解法和好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对于那些经过一番思考仍不能解决的,教师也不能代替学生思考;而是既要讲清,又不能全盘托出。即在关键的地方给予提示,精心设计一些有梯度的启发性问题,诱导学生跳一跳摘桃子,有意识地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精心设问,引导思考不愤不启,不1•非不发。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时,教师若能把启发诱导学生探求解题思路所要提的问题,预先设计一下,使之有层次、有系统,前一问与后一问相联系,而且一步步深入,那么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会有很大的帮助。【例1】一小船漂浮在池塘的湖水中,若把池底的泥挖出,并放在船里,那么池塘中的水面如何变化?A.上升B.下降C.高度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针对这一道题,首先让学生明确题目涉及的两个物理过程一一将泥从池底挖出和把泥放入船中。然后引导学生思考:①这两个过程分别使湖水水面升高,还是降低?②要

4、比较水面的升降,实质上是比较哪一个物理量的变化?③怎样比较泥的体积和它在船中排开水的体积的大小?通过分析物理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思维中心,层层设问,每一问好似思维过程的路标,引导学生沿着合乎逻辑的思路思考。教师清晰的思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四、剖析典型、举一反三教师要精选习题,以点带面。对于那些有较大灵活性和“生长点”的题,要进一步借题发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手段,充分发挥典型题的功能,使学生做一题会一类。既能克服因题海战术带来的不良后果,又可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应变能力和解提技巧。另一方面,学

5、生一开始时,解题思路可能不对。若教师一味回避,只注重正面引导,学生即便当时“想通了”,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再碰到类似的题时,错误的思维又会再现,所以,适当暴露一些典型的错误解法,让学生分析错误的症结所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例2]灯泡L的额定功率为4瓦,R的阻值是5欧,串联接在6伏的电源上,电流每分钟在R上产生的热量是12焦,若灯泡电阻不变,求灯泡的额定电压。错解:由Q-I2RT得12二Q/RT二12焦/(5欧X60秒)=0.04安2由P=UI得,U二P/I二4瓦/0・2安二20伏若先把错解呈现出来,请全班同学讨论。让

6、他们陈述自己的看法及理由,让学生参与“诊断”。通过答辩,使学生从错误的回答中找到原因,在正确的回答中享受成功的欢乐,学生求知的火花被点燃,刺激了他们深入思考。这样不但有效避免了错误思维,而且还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总结规律,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学生头脑中的解题规律和思维方法的获得,一般是盲目的,或走了许多弯路才获得的,往往事倍功半。教师若帮助学生提炼出相关知识,就能为学生架起一座思维的桥梁,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如在初中物理电学部分,可为学生总结如下解题规律:①对于一段导体,

7、U、I、R三个物理量,已知其中两个,应想到求出第三个量;②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应会求用电器的电阻R二U2/P;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P/U;③在求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时,应想到电阻是不变的。既要运用欧姆定律具体分析某一部分电路,又要应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从整体上分析全电路。这样从“知识”出发,走过"方法”这一座桥梁,即可抵达“能力”的彼岸。(责任编辑易志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