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五月优选习题(13)及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五月优选习题(13)及答案

ID:31815886

大小:65.1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8

2018年高考历史五月优选习题(13)及答案_第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五月优选习题(13)及答案_第2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五月优选习题(13)及答案_第3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五月优选习题(13)及答案_第4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五月优选习题(13)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五月优选习题(13)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8年高考历史五月优选习题(13)及答案一、选择题1.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而当时宰相已辞职,宋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此事反映了A.宋初皇权被相权基本架空B.宋代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C.宰相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皇权、屮央集权都得到了大大加强,选项与史实不符。故AB项错误。从材料中看不出宋太祖和丞相之间矛盾尖锐。故C项错误。材料中宋太祖想要代替宰相副署签字,但深

2、知官场运作程序的赵普却劝谏说,这是有关部门的职责,与皇上您无关。可见官僚政治的传统对帝王的权力与行为都有一定的限制。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根据材料“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可知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可以牵制君主专制,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的表现。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8)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答案

3、】D【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经历了三次经济重心南移,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安史之乱时以及两宋之际,南移的原因都是因为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的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项、B项和C项不是其原因,故排除。【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名师点睛】本题以江南农业的开发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屮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等)。①北方战

4、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③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④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星荒地、兴修水利)。⑤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⑥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等。经济重心南移是近儿年全国卷和海南卷命题的高频考点,我们在备考是要关注。1.(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

5、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李酿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瓷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杲李贽追求的思想,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李贽思想2.(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屮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

6、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11应亠霑翼叭的作W介夫亠?-君簣5奇国曰十i舊殳團3A.当吋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首先材料给出的时间是三国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字己经趋于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小篆成为官方文字,后来产生了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等等都是由此演变而来,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三体石经》Z所以写出三种文字是因为它为了体现汉字的发展过程,图片中显示出的文字是按照顺序的,这就体现出汉字的演变过程,因此选择B选项。A

7、选项与当时的情况不符,当时的文字基本统一,最流行的是楷体,其他的形式也存在。D选项材料体现不出,当吋的流行情况并不能看出,当吋最流行的是楷书,但是并没有从材料体现。1.李泽厚先生曾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解释屮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许多错综复杂现象的基本线索,认为“现代中国在启蒙与救亡这两重同等紧迫的使命之间徘徊,从一个极端跳跃到另一个极端,最终救亡压倒了启家”。李泽厚此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最好诠释是A.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运动B.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戍变法C.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D.两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答案】C【解析】材料“现代中国在启蒙

8、与救亡这两重同等紧迫的使命之间徘徊,从一个极端跳跃到另一个极端,最终救亡压倒了启蒙”是指启蒙与救亡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起初这两个主题是同步发展、相得益彰的,但一段吋间后,民族危亡局势和越来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