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doc

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doc

ID:31893933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27

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doc_第1页
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doc_第2页
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doc_第3页
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doc_第4页
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台灣原住民之認同與變遷(IdentityandChangeamongTaiwanAborigines)民國九十九年春季課號:125M2700週四:14:20-17:10人類學系館205教授:謝繼昌電話:(公)3366-4736(宅)2351-4615Email:hsiehj@ntu.edu.tw研究室:人類學系館202約談時間:請約定I.參考書目王明珂1997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林曜同2005建構與分類:「南鄒族」Kanakanavu的族屬論述。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64:97-140。2007建構、分類、與認同:「南鄒族」Ka

2、nakanavu的族群認同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博士論文。2009試論鄒族民族會議與想像共同體。李明仁主編,第四屆嘉義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9-128,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台灣文化研究中心。2009會所/祭壇與認同之再建構:楠梓仙溪(Namasia)上游兩個援助族群之比較研究(1915-2006)。第四屆嘉義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台灣文化研究中心。胡家瑜、林欣宜2003南庄地區開發與賽夏族群邊界問題的再檢視。台大文史哲學報59:177-214。陳文德2003民族誌與歷史研究的對話:以「卑南族」形成與發展的探討為例。台大文史哲學報59:143-175

3、。譚昌國2003歷史書寫、主體性與權利:對「排灣人寫排灣族歷史」的觀察與反思。台大文史哲學報59:65-96。黃宣衛2008「南來說」?「北來說」?---關於撒奇萊雅源流的一些文獻考察。台灣文獻59(3)199-220。2009對於族群DNA研究的一些看法---以撒奇萊雅為例,徐秀菊、黃熾霖編,第二屆花蓮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38,花蓮市:花蓮縣文化局。黃宣衛、蘇羿如2008文化建構視腳下的Sakizaya正名運動。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68:80-108。謝世忠1993傣泐:西雙版納的族群現象。台北:自立。Astuti,Rita1995TheVezoAreNota

4、KindofPeople:Identity,Difference,andEthnicityamongaFishingPeopleofWesternMadgascar.AmericanEthnologist22(3):464-482.Barth,Fedrik1969EthnicGroupsandBoundaries:theSocialOrganizationofCultureDifference.Boston:Little,BrownandCompany.Fox,RichardG.&BarbaraJ.King,eds.2002AnthropologybeyondCultur

5、e.Oxford:Berg.Geertz,Clifford1973TheIntrgrativeRevolution:PrimordialSentimentsandCivicPoliticsintheNewStates,InTheInterpretationofCultures.Lindholm,Charles2001CultureandIdentity:theHistory,Theory,andPracticeofPsychologicalAnthropology.NewYork:McGraw-Hill.Linnekin,Jocelyn&LinPoyer1990Cultu

6、ralIdentityandEthnicityinthePacific.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Macbeth,Helen1997WhatisanEthnicGroup?ABiologicalPerspective.InAngusClarkeandEvelynParsonseds.Culture,KinshipandGenes,pp.54-66.NewYork:St.Martin’sPress,Ing.Plous,Scott,ed.2003UnderstandingPrejudiceandDiscrimination.NewYor

7、k:McGraw-Hill.Spradley,JamesP.&MichaelA.Rynkiewich,eds.,1975TheNacirema:ReadingsonAmericanCulture.Boston:Little,BrownandCompany.II.課程目的隨著台灣政治生態的的變遷,以及全球化與網路資訊時代的到來,使得保障人權之聲高入雲霄,加上人類學理論的歷經後現代主義和解構思潮的洗禮,因此,台灣原住民的地位和認同越來越為人所留意與研究,本課程將從理論和實際兩方面,探討台灣原住民的認同與變遷。本課程有幾個主題: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