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6903-2011-水源涵养林建设.pdf

GBT26903-2011-水源涵养林建设.pdf

ID:32035502

大小:307.7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1-30

GBT26903-2011-水源涵养林建设.pdf_第1页
GBT26903-2011-水源涵养林建设.pdf_第2页
GBT26903-2011-水源涵养林建设.pdf_第3页
GBT26903-2011-水源涵养林建设.pdf_第4页
GBT26903-2011-水源涵养林建设.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GBT26903-2011-水源涵养林建设.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40B60a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6903w201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Technicalregulationonconservingwaterforestsconstruction2011-09-29发布2011-12-01实施宰瞀粥鬻瓣訾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捉111目次前言⋯⋯⋯⋯⋯⋯⋯⋯⋯⋯⋯⋯⋯⋯⋯⋯⋯⋯·⋯⋯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一3建设区位和分类⋯⋯⋯⋯⋯⋯⋯⋯⋯⋯⋯⋯⋯⋯·4造

2、林⋯⋯⋯⋯⋯⋯⋯⋯⋯⋯⋯⋯⋯···⋯⋯·⋯··⋯-5封育⋯⋯⋯⋯⋯⋯·⋯⋯··⋯⋯⋯⋯⋯⋯⋯⋯⋯⋯·6抚育与改造⋯⋯·⋯·⋯⋯⋯⋯⋯⋯⋯⋯⋯⋯⋯⋯··7林地基础设施建设⋯⋯⋯⋯⋯⋯⋯···⋯⋯⋯⋯⋯·8档案管理⋯⋯⋯⋯⋯⋯⋯⋯⋯⋯⋯⋯⋯⋯⋯··⋯··附录A(资料性附录)水源涵养林主要适宜乔灌草种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源涵养林主要营造配置模式参考文献⋯⋯⋯⋯·⋯··⋯·····⋯⋯⋯·⋯⋯⋯⋯⋯⋯--GB/T26903--2011}113457o●刖置GB/T26903--201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3、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河南林业调查规划院、青海林业调查规划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小平、王瑞辉、马履一、王志臣、程小玲、奚如春、张泉来、刘建军。Ⅲ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GS/T26903--201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源涵养林造林、抚育、改造、林地配套设施建设及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E

4、l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5162飞播造林技术规程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8337.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18337.3200l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LY/T1186飞机播种治沙技术要求3建设区位和分类3.1源区水源涵养林江河源头集水区域内,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的

5、水源涵养林。3.2岸线水源涵养林河流主流、一级和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第一重山脊内以滞缓径流、阻挡泥沙为主要目的的水源涵养林。3.3库区水源涵养林水库、湖?自周边第一重山脊线内以改善水质、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水源涵养林。3.4饮用水源地保护林城乡居民饮用水引水源区、引水沿线及蓄水区周边第一重山脊以内,以涵养水源、保护水质为主要目的的水源涵养林。4造林4.1树种选择树种选择遵照以下原则:a)树种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b)树种枝叶茂盛、根系发达;c)树种适应性强、稳定性好、抗性强;d)充分利用优良乡土

6、树种,适当推广引进取得成功的优良树种。具体选择可参见附录A中的表A.1~表A.2。4.2造林方式对于有林地以封山育林为主。对于大面积无林地进行人工造林(种草)或飞播造林(草)。1GB/T26903--201对于源区水源涵养林和饮用水源地保护林一般只进行封山(沙)育林(草)。4.3造林模式4.3.1混交类型水源涵养林以营造复层混交林为主,混交类型分为:a)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优先采用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b)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优先采用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优先采用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c)在

7、立地条件较好,通过封山育林或人工林与天然林混交形成的水源涵养林优先采用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综合混交。4.3.2混交方法与适用范围不同混交方法的适用范围为:a)行间混交:适用于大多数立地条件的乔灌混交、耐荫树种与阳性树种混交。b)带状混交:适用于种间矛盾大、初期生长速度悬殊的乔木树种混交,也适用于乔木与耐荫亚乔木混交。c)块状混交:适用于种间竞争性较强的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规则式块状混交适用于平坦或坡面规整的造林地,不规则式块状混交适用于地形破碎、不同立地条件镶嵌分布的地段。d)植生组混交:适用于立地条件

8、差及次生林改造地段。4.3.3模式配置以小班为单位配置造林模式。地形破碎的山地提倡采用局部造林法,形成人工林与天然林块状镶嵌的混交林分。模式配置参见附录B。4.4营造技术4.4.1造林封山(沙)育林技术要求执行GB/T15163的规定;飞播造林(草)技术执行GB/T15162和LY/T1186的规定;人工造林除整地、造林密度要求外,具体执行GB/T1577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