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测试题1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测试题1

ID:32173734

大小:4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1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测试题1_第1页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测试题1_第2页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测试题1_第3页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测试题1_第4页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测试题1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测试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测试题1(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11届月考)15.智者运动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下列有关智者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谓的“智者”是指古希腊那些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B.智者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有可能导致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C.他们主张追求功利,反对空谈真理D.他们开始关注人的主体意识,但不否认绝对权威的存在2(宁夏银川一中2011届第五次月考)31.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共同强调的是()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C

2、.知行合一的认识论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3(山东省高密市2011届质检)23.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山多地少自然环境的制约B.城市国家开始逐渐地形成C.海外殖民扩张范围的扩人D.城邦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4(浙江省五校2011届联考)11.希腊人认为神是和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仅是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这一看法直接源于希腊人()A.长期的海外贸易B.繁荣的商品经济C.丰富的人文精神D.成熟的民主制度5(辽宁省铁岭六

3、校2011届第二次联考)12.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6(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1届联考)2.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主张体现了古希腊公民A.思维敏捷、

4、能言善辩的特点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D.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7(辽宁沈阳市市重点联合体期考)9.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B.墨子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8(辽宁省铁岭六校2011届第二次联考)24.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

5、或法治7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古代思想家代表主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逻辑学”和所学史实指的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9(辽宁省沈阳市四校协作体2011届测试)30.“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表明苏格拉底()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B.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决定作用C.追求美德、教化人民、改善人类的灵魂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10(广东省六校2011届第三次联考)14.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

6、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A.反对君主制B.主张民主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D.维护君主权威11(河南省郑州市2011届预测)11.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A.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12(浙江省五校2011届联考)13.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复杂演绎逻辑B.属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成就C.自始至终

7、贯穿于亚里斯多德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D.至今在学术界仍具有重要地位13(山东省潍坊市2011届质检)24.15世纪中期,阿拉伯商人到意大利经商,他发现当地人热衷于讨论A.知识与美德B.人性与神性C.民主与法制D.教会与上帝14(浙江宁波市2011届考试)13.某历史学家对西方一种思想评价道:“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蛮性的权力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以尽量表现之机会;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种人之神性与其兽性之纠缠”。这一评价针对的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B.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C.工业革命后的马克思主义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垄断主义1

8、5(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11届月考)16.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曾这样描述到:“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对这段话的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