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都市类报纸对高温灾害报道的传媒预警分析——以《楚天都市报》和《武汉晚报》为例

武汉都市类报纸对高温灾害报道的传媒预警分析——以《楚天都市报》和《武汉晚报》为例

ID:32209288

大小:6.31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2-01

武汉都市类报纸对高温灾害报道的传媒预警分析——以《楚天都市报》和《武汉晚报》为例_第1页
武汉都市类报纸对高温灾害报道的传媒预警分析——以《楚天都市报》和《武汉晚报》为例_第2页
武汉都市类报纸对高温灾害报道的传媒预警分析——以《楚天都市报》和《武汉晚报》为例_第3页
武汉都市类报纸对高温灾害报道的传媒预警分析——以《楚天都市报》和《武汉晚报》为例_第4页
武汉都市类报纸对高温灾害报道的传媒预警分析——以《楚天都市报》和《武汉晚报》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武汉都市类报纸对高温灾害报道的传媒预警分析——以《楚天都市报》和《武汉晚报》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⑧万方数据硕士学位沦:乏MAS,l'扛i{‘S’11f{l:SlS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绪论(一)研究背景全球气候变化己成为世界所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预估,“未来全球气候变暖仍将持续,21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在1986--2005年的基础上将升高O.3—4.8"C”。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高温现象正逐渐成为一种灾害,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武汉作为华中地区最大都市,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高速增长,2013年武汉市常住人口达822.05万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作为“火炉”城之一的武汉夏

2、季高温天气明显增多,极端高温天气屡创新高,据62014年武汉年鉴》统计,2013年极端高温达39.5℃,持续高温20天,打破武汉近64年来中伏最长热浪记录◎,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面对高温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新闻媒体有责任和义务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及时全面的做出预警报道。美国著名新闻人约瑟夫·普利策曾把新闻记者比喻成船头的嘹望者,他必须仔细观察海面上的不测风云,对潜伏在海面下的风险及时发出警报。对于高温灾害,如果媒体能充分发挥预警功能,在高温灾害发生之前预见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及时有效地警告和引导公众以及相关部门采取积极防灾措施,那么便能很大程度上减少高温灾害带来

3、的损失。但是,目前媒体的预警功能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存在预警功能弱化的现象,如何采用有效的报道形式来强化传媒的预警作用,成为媒体面临的新挑战。(二)研究意义研究武汉地区高温灾害传媒预警可以减轻由高温灾害带来的损失。武汉作为“三大火炉”之一的著名城市,城市高温现象突出,高温灾害事件频频发生,给武汉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及工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提高传媒对高温灾害的预警能力,对提升居民和相关部门灾害防范意识、发挥传媒环境监测能力具有重①1PCCLClimatechange2013:thephysicalsciencebasis【M/OL].Cambridge:CambridgeUniv

4、ersityPress,inpress.2013-09-30【2013-G9_3D】.http://www.ipcc.ch/report/ar5/wgl/#.UqtD7KBRRI∞武汉市统计局.武汉统计年鉴一2014【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41圆武汉市统计局.武汉统计年鉴一2014【M】.巾国统计出版社,2014:19l⑧万方数据硕士’擎f主论文MAS’l’j?lt‘Srlll!SIS要意义和价值。传媒预警为传统媒体走出困境提供良好的途径。目前,由于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传统媒体只有转型才能走出困境。虽然媒体对自然灾害的报道取

5、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进步,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和误区,如何转变传统新闻报道思维,寻求走出困境的途径,从而有效利用丰富的高温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传媒预警功能,成为我国新闻媒体有待思考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二、文献综述(一)关于高温灾害报道的研究关于高温灾害报道,作者在中国知网上以“高温灾害报道”为关键词进行相关搜索,未查阅到相关期刊论文,可见当前媒介关于高温灾害报道缺乏。由于高温灾害是一种因极端高温天气而导致的自然灾害,所以本文侧重将高温灾害报道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报道进行研究,虽然对高温灾害报道的研究缺乏,但关于其他自然灾害报道的研究却形成了一定规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某次灾害为个案对灾

6、害报道进行分析和研究。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梁晓涛在《“灾难”中的媒体崛起》一文中,以汶川地震为例,论述了中国媒体在突发事件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学会了如何面对灾难,认为汶川地震的报道使中国主流媒体重新认识到在抗震救灾报道中的无限潜力和职业定位。①徐成中从舟曲泥石流报道谈起,认为媒体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应该弘扬中国以人为本的传统思想,灾难新闻要更加人性化。②韦嘉在《对于自然灾害,媒体应该做些什么?》一文中,对“北京7·2l特大自然灾害”新闻报道进行思考,发现在灾害潜伏期的报道还存在欠缺,并提出以后新闻媒体可参考的建议。③第二,研究不同传播媒介对自然灾害报道的特点。目前学界对报纸、广播、电视

7、和网络不同的传播媒介对自然灾害的报道有过研究,例如唐芬以《人民日报》为例,分别分析了该报在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中的报道特点,突出人民日报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报道变化,不仅在及时性、全面性、真实性和客观性等方面有所改进,而且在报道中也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④李亚虹认为广播在重大自然灾害事件报道中①梁晓涛.“灾难”中的媒体崛起【J】.电视研究,2008(8):9--12@徐成·扣.解读灾难新闻IlJ的传统文化——从舟曲泥石流报道谈起【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