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熙帝的科技管理思想与举措

论康熙帝的科技管理思想与举措

ID:32211141

大小:1.06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2-01

论康熙帝的科技管理思想与举措_第1页
论康熙帝的科技管理思想与举措_第2页
论康熙帝的科技管理思想与举措_第3页
论康熙帝的科技管理思想与举措_第4页
论康熙帝的科技管理思想与举措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康熙帝的科技管理思想与举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杨光先竟然说:“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康熙帝时方年少,尚未亲政。“朝臣多不解此道,却催促他作出决断。”2’出生之犊不畏虎,康熙帝决定用实测来验证。这是非常英明的决断,结果,“南怀仁测验与伊等所指仪器逐款皆符,吴明炬测验逐款皆错。”o经过这一“圣裁”,纷繁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这一次历法争讼是康熙帝进入科技领域,进行科技管理的第一步,使他在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动。他后来回忆说:“康熙初年时,以历法争讼,互为讦告至于死者不知其几。康熙七年闰月,颁历之后钦天监再题欲加十二月又闰。因而众论纷

2、纷,人心不服,皆谓从古有历以来,未闻一岁中再阔。因而诸王九卿等再三考察,举朝无有知历者。朕目睹其事,心中痛恨,凡万几余暇,即专志于天文历法二十余年,所以欲知其大概,不至于混乱。”。他学习数学的动机也源于此,“朕思己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愤而学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康熙帝对科技现状进行了反思,认识到了传统科技的尴尬处境,认识到西学的先进,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断人是非”,成为科技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康熙皂帝在学习和管理科技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因为历法争讼的评断需要科学仪

3、器的检测才能符合天象;战胜敌人需要先进的武器作为法码;解决众多人口吃饭穿衣的问题需要改良品种,提高产量;治理河患需要不断更新理论;绘制版图需要精密的仪器和科学的测量方法⋯⋯时代和形势已把他推上了非利用科学技术这把金钥匙来开启大门不可的台阶上,康熙帝能应时顺势,拾级而上。正如白晋评价康熙帝的一样:“这位贤明的皇帝懂得尽可能充分利用一切对本国的生存和发展有价值的东西。皇上刚刚了解到西式大炮和迫击炮的铸造法。立刻命令采取这种方法,铸造许多大炮和迫击炮。他还旨令每天连续铸造各种大炮和小炮,并令禁卫军官兵练习

4、放炮、投弹等军事技术。”。在平“三藩”时,由于吴三桂蓄谋已久、精兵强将、火器甚多,各个战场的清军仅能与敌对峙,难以进取。于是“康熙十三年(1674年)上谕兵部,进军进剿需用火器,着治理历法南怀仁铸造大炮,轻利以便涉。”。康熙帝极为重视,数次亲临试放大炮现场观看,并作指示,实施奖励。他屡次下令将这些新制造的武器运往前线战场,并根据使用的情况和具体的要求,不断命令南怀仁研制新的式样,使这些火炮发挥了威力,胜敌一筹。关于康熙帝从天文历法方面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无庸多言,而算学,在康杨光先:《不得己》。[法]

5、白晋:《康熙帝传》(马译本),见《清史资料》第一辑,中华书局1980年,第220页。黄伯录:《政教奉褒》,慈母堂重印版。1904年,第47—50页。《康熙御制文集》,第三集,卷十九。《康熙皇帝教子格言康熙皇帝告万民书》,第235页。[法]白晋:《康熙皇帝》,第49页《清朝文献通考》卷一九四熙帝看来不仅与天文历法关系密切,而且与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比比皆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二月,康熙视察河务,他亲置仪器定方向,钉椿木,以纪丈量之处。其尺与所算之数微些不爽。他因谕皂子大臣等日:“用此可以测量天地

6、,推算日月交食,主此等微事,算之甚易。”又谕直隶巡抚赵弘燮:“尔为巡抚,丈量田地,不可不知。朕将大概示尔知之。”于是量绳二丈,以五尺各为一面,按定四周,指示日⋯⋯。。在中国封建社会,数学的运用与政治确乎休戚相关。李约瑟先生说:“从它的(《九章算术》)社会根源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关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或教导别人去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这些都是最重要的实际问题。”9康熙帝身体力行地将数学运用于上述所提到的各个方面,并且还亲自教导臣子们

7、学会使用,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他还把传统的算术用途扩大到测量等方面。除了要求大臣、单子学习算学以外,他还试图仿效法国建立科学会。此外,在农业、治河、地理测量等方面康熙帝也十分重视改进技术,引进科学,来达到征服自然,安定百姓的目的。他关心百姓生计,想利用改良和推广作物品种来造福人民,他说:“朕自幼喜观稼穑,所得各方五谷菜蔬之种,必种之,以观其收获,诚欲广布,于民生或有裨益也。”。他亲自培植御稻,在南方试种一年两熟,增加产量,甚至“每饭时,尝愿与天下群黎共此嘉谷也。”(二)康熙帝在比较中审视为了能在学

8、术上定是非、下结论,康熙帝发愤学习,努力使自己变成科学上的内行。他知道“凡事俱由学习而成,朕之学业,皆从敬慎中得来”,o由于政事繁忙,康熙帝善于安排时间,利用万几余暇来读书,刻苦到了咳血的地步。外出时他常带书随往,在南巡时每每在舟中读书至三鼓。这样,他读完四子之书,又读《尚书》和《周易》,皆反复探索,乐此不疲。这些古代典籍中自然包含着传统的历法和数学等科学知识,另外历代的治河专书、农书、医书他也极为熟悉,并随时询问有经验的人。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康熙帝对西洋科学的学习。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