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和《与我所欲也》选择题1

《孟子二章》和《与我所欲也》选择题1

ID:32265512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2

《孟子二章》和《与我所欲也》选择题1_第1页
《孟子二章》和《与我所欲也》选择题1_第2页
《孟子二章》和《与我所欲也》选择题1_第3页
《孟子二章》和《与我所欲也》选择题1_第4页
资源描述:

《《孟子二章》和《与我所欲也》选择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选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B.夫环攻之夫战,勇气也C.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是进亦忧,退亦忧D.得道者多助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与“寡助之至”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A.若脱笼之鹊B.呼尔而与之C.当余之从师也D.辍耕之垄上(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界限)C.故君子有不战

2、,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在天下耍威风不能靠武力的强大)(4)选出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文章通过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述,强调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孟子所说的“人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C.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D.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5)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

3、()A.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B.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C.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D.本文的结论是“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1.选出加点字

4、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失)2.选出与例句中的“其”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行拂乱其所为A.其如土石何B.安陵君其许寡人C.门人弟子填其室D.其真不知马也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译文:舜从田野中被任用。)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译文:内心忧困,思绪失去平衡,然后才能有所作为。)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文:(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

5、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这样,人们才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难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B.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练。C.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D.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

6、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与弟子记录、整理的《孟子》,和《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B.本文通篇比喻论证,使说理更加形象生动,观点更加鲜明。4C.本文论证结构是先分后总,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D.这篇文章大量使用了排比句,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二)1、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劳其筋骨(使……劳累)

7、B.而后作(有所作为)C.人恒过(错误)D.衡于虑(通“横”,不顺)2、选出与“困于心”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皆以美于徐公B.不戚戚于贫贱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3、选出对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A.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B.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8、则无敌国外患者(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律师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4、选出下列对文章第三段理解有误的一项:()A.第三段论述了人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要遭到灭亡的道理。B.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两句分别从人们的“内心”与“外表”两方面说明人处困境能磨炼意志。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正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5、选出对文章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