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学案

曹刿论战复习学案

ID:32303792

大小:5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03

曹刿论战复习学案_第1页
曹刿论战复习学案_第2页
曹刿论战复习学案_第3页
曹刿论战复习学案_第4页
曹刿论战复习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复习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曹刿论战》复习学案一、作家作品关本文选自     ,传说是    时期,      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      的著名战例。本文通过对比塑造了    和      两个人物形象。二、背诵熟练关1、曹刿请见的原因:                 ,              。2、表现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的语句:        ,           ,           。3、能体现曹刿参与精神和热情的语句:             。4、第三段的出现的成语是:           。5、

2、民不愿参与国事的原因:        ,           。6、战前和战后表现庄公“鄙”的语句:A、        ,           ,           。 B、        ,           ,           C、    ,          7、表现鲁庄公在作战中急躁冒进的句子:A           ,B          。8、第三段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          9、曹刿齐人三鼓后进军的根据:    ,          10、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 

3、          。11、曹刿齐人三鼓后进军的原因:        ,           ,           。12、表现曹刿细心观察敌情的句子:           ,           。13、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相照应的句子:        ,           ,           。        ,           ,           。14、曹刿确定追击时机的根据:           ,           。15、“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具体内容:        ,           , 

4、          。三、字词积累关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齐师伐我(   )(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5、神弗福(     )6、鄙(    )7、必以情(     )8、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   )9、望其旗靡(    )10、公将鼓之(     )11、公将驰之(       )12、既克,公问其故(    )(      )13、一鼓作气(   )(    )14、彼竭我盈(    

5、)(     )15、难测也(     )16、何以战(      )(      )17、战则请从(    )四、译句理解关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何以战?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6、小惠未偏,民弗从也。7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9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1既克,公问其故。1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3彼竭我盈,故克之。1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5吾视

6、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五、简答归纳关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什么? 2.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章的作用。 3.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4.第一段中表现出曹刿哪两个思想观点? 5.读了本文,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6.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         的时候。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            的时候。7.概括段意。 六.比较阅读关甲:见《曹刿论战》第一段课文。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7、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           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3.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8、  4.乙文中文末划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简答答案: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